-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1926,玻恩) 考虑次级明纹 更一般的推导 位置与动量间的不确定关系: 推广得 a x y I ? 位置完全确定 动量分量完全不确定 粒子如何运动? “轨道”概念失去意义 位置完全不确定 动量完全确定 粒子在何处? 物理意义: 1) 微观粒子运动过程中,其坐标的不确定量与该方向上动量分量的不确定量相互制约。 与经典描述比较(以一维运动为例) 经典描述 量子描述 状态参量 轨迹 相 空 间 状态 变化 图形 完全确定 确定 点 线 失去意义 相格 带 x O (x,px) px x O px ?px ?x * 粒子的波动性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1.自然界是对称统一的,光与实物粒子应该有 共同的本性。 光本性 的两个 不同侧面 波动性: 表现在传播过程中 (干涉、衍射) 粒子性: 表现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偶效应) 单纯用 波动 粒子 均不能完整地描述光的性质 无法用经典语言准确建立光的模型 一、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 任何运动的粒子皆伴随着一个波,粒子的运动和波的传播不能相互分离。 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E、动量p与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德布罗意关系式 粒子性 波动性 自由粒子速度较小时,质量不变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例如:电子经电势差 V 加速后 若 则 光子的量子理论模型 “波粒二象性” 借用经典“波”和“粒子”术语,但既不是经典波,又不是经典粒子 光:既不是经典波,又不是经典粒子, 用量子理论描述 —— 光子 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关于粒子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 德布罗意(L.V.de Broglie) 先进的科学观念:自然界的对称性; 对当时最有生命力的理论的把握: 普朗克能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在1924年的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中,提出物质波概念,并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奖。 物质波 实物粒子 光 物理光学 —— 波动说 几何光学 —— 粒子说 传统力学 —— 粒子性 波动力学 —— 波动性 对称性:实物粒子 与 光 类比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光子说 2. 对物质波的描述 德布罗意公式 简洁地把对粒子描述手段 和对波的描述手段 联系到一起 1) 与光子比较 光子: 设光子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均为?,试比较其动量和能量大小是否相同。 练习 又 注意:电子物质波波速 u ? 电子运动速率v 思考: ? 是否与 c 是自然界的极限速率矛盾 运动状态传播的速度——相速度 与 c 是自然界的极限速率不矛盾 2) 物质波数量级概念 子弹: 地球: 宏观物质?均太小,难以觉察其波动特性。 电子: (2) 例: 可以用晶体对电子的衍射来显示其波动性 检验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 二.实验验证 1.戴维孙 —— 革末实验 1923年 用电子散射实验研究镍原子结构 1925年 偶然事件后实验曲线反常出现若干峰值,当时未和衍射联系起来。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 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1927年 有意识寻求电子波实验依据, 2~3个月出成果 用德布罗意理论 5 10 20 15 25 0 I 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相符 用x光衍射理论 (P.118 布喇格公式) 2. 汤姆孙实验 用电子束直接穿过厚10-8m的单/多晶膜,得到电子衍射照片 用电子波衍射测出的晶格常数与用x光衍射测定的相同 戴维孙和汤姆孙共同获得1937年诺贝尔物理奖 电子不仅在反射时有衍射现象,汤姆逊实验证明了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也象X 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了 德布罗意关系的正确性。 G·P·汤姆逊像 3. 其它实验 *中性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1936年 中子束衍射 1929年 斯特恩氢分子衍射 -20 -10 0 10 20 方位角 强度 1961年 电子单缝、双缝、多缝衍射 1986年 证实固体中电子的波动性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得到实验证实的科学结论 1.波由粒子组成,波动性是粒子相互作用的次级效应 实验否定:电子一个个通过单缝,长时间积累也出现衍射效应 . . . . . . . . . 三.对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管理企业编制.doc VIP
- 参公、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x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关键SOP、一般SOP示例.pdf VIP
-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第3版):热作用特种加工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 公、行政编制与事业5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 VIP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新工艺及关键技术.ppt VIP
- 社区矫正心理测试.docx VIP
- 西双版纳傣自治州“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