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势利导治方观吴义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因势利导治方观吴义春

前言:中医乃仁术,处处体现不战而屈人之功,其中处方讲究因势利导就可窥此一斑。 浅探因势利导治方观 吴义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因势利导来源于兵法、水利,后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政治。医学中尤其中医中提出因势利导治方观不是笔者的发明,早在《内经》中即有纲要性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对实证:①“势”,病势也,即要根据邪气的性质和部位所造成的“势”,随其性而宣导,就其近而驱逐,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②还须避开邪气猖獗之势,待其既衰尚去之,如《素问·疟论》:“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2.对虚证:“势”,机体恢复平衡态之势也,即应顺应人体恢复“阴阳调和”之势,助“势”利导,但形式上却逆着病势,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高者抑之”(此者并非都属虚,临床当辨之),“下者举之”。本文明确提出因势利导治方观这个概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最小成本赢得最大效益,避免不必要的大处方、大杂烩。正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善战人之势,如转石于千仞之山者”这可以直通中医精髓,“医乃仁术”,所谓“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胜”,四两拨千斤,不蛮干,用活一个“巧”儿。 纵览历代名家,更是活用因势利导,他们审证求因,察机度势,根据病邪性质,病变部位,并且权衡正气抗邪及机体恢复平衡态趋势的侧重而采取不同的利导方法,从而驱病邪从最便捷途径外达,护正气使机体实现最快恢复,以求“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效。本文将对因势利导治方思路作一具体说明。 首先,对实证:根据邪气所在部位施治。 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邪气侵犯留著肌肤脉络(浅表之脉络),气血应激趋外形成由表驱邪之势,当用汗散之法协助正气导邪外出:所谓“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在伤寒中,有发汗解表和发汗散水两法。发汗解表者如卫闭营郁之麻黄汤证,卫强营弱之桂枝汤证。发汗散水者如用于溢饮的小青龙之变。《水气病》篇曰“水,发其汗即已”,所以临床上对风寒湿邪所致的泄泻(非中寒类),就不能妄用见泻止泻之术(白术),而应用发散风寒湿邪的解表药物治之,逐邪从表解则泻止,每每获佳效。在温病中,病邪初犯,邪气困肺,肺为娇脏,治则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因其轻而扬之”,也如叶氏言“汗之”、“上者上之也”。银翘散用少量辛温药配入大队辛凉中,可增强其辛散透表之力。桑菊饮中主要药物轻清宣透,且药量较轻,乃取其“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实验证明,若以少量葱白,薄荷煎汤送服银翘解毒丸或桑菊感冒片,微微汗出可提高疗效。另外,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中讲到这样一则病例,即“病者左颧部红肿痒痛,脉浮取可见,但有涩象”,他分析说“这是一个太阳病,是由于表病汗出不彻,阳气怫郁所致,治疗原则‘更发汗则愈’”,用“麻桂各半汤一剂,药后平复如初”,刘老师抓住主症——脉浮而涩,尽管“颧部”,不是清肝,而且是“更发汗”,郁解乃愈。这真是善用因势利导的佳案。烟建华老师也有一则病例,说前医治男童脸上红疹,数剂不愈,转诊烟师,他思前医用药未予透发,邪无出路,当在清热凉血基础上顺势宣散以导邪外出,遂加银翘、荆麻(升麻)、蝉衣,三剂而知:切中要害,真是效验。 其实,不仅在皮者当散,毒炽内盛者也得散,即用寒凉应防冰伏,苦寒不可过早或稍佐温通,清气得宣展气机。刘完素就有“阳热怫郁”之说:“阳热发则郁”,“阳热易为郁结”(《原病式》)透热出表的白虎汤用辛寒之石膏,清热输邪,而顺火热蒸腾之势。凉膈散在苦寒队伍中配竹叶、薄荷辛凉透达,使胸膈热毒凉而散之,正合“火郁发之”之理。金元名家朱丹溪为达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目的,顺从木宜伸展条达,火性炎上、升发之特性,创制了越鞠丸和六郁汤。著名温病临床大家赵绍琴常说,火郁之证,气机闭塞,泄越无门,临床见之,先用解郁、疏利、宣泄、轻扬等方法,升散郁结,宣通阻滞,调畅气血,郁火方可泄越,治疗时可酌加风药,如防风,荆芥穗,苏叶等。以风药行气升郁,实乃因势利导、发越火郁之良法。 总之,若机体有驱邪外透之势的当用汗散法。 2.“其高者,因而越之” 实邪阻遏胸脘,机体应激抗病有上涌之势,治疗应顺势助推使之上越,此为吐法。张仲景开创吐法应用先例,设方瓜蒂散,治疗“邪结胸中”而见的“寸脉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等证型,通过呕吐,导邪上出。然而吐法今已少有人使用,主要是由于它赖以发挥作用的呕吐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在临床中有时用好它,对某些急症或痼症,却极具效验,可谓:一吐为快。有人临床曾用“开肺排痰法治疗晚期肺癌痰多难咯症”,效果很好。有例证明:癌患,男,80岁,咳嗽,喘憋,痰多质粘,纳可,小便调,大便干,脉细滑,用清肺化痰效差,思病势趋上,应顺势排痰,遂用甘桔汤、苇茎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中苇茎、冬瓜仁、薏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