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历史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
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 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
25.《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26.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27.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
28.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29.毛泽东说:“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上述言论出自于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0.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其目的是
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 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
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
31.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期
32.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图6 洞穴之喻示意图
A.理性高于感觉 B.关注人的世界 C.认识源于感觉 D.美德即是知识
33.以下是苏俄(联)《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
图7
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展开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34.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35.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人的情感 B.捕捉瞬间印象 C.重视自我感受 D.强调理性思考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