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杜甫及杜诗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与李白和称为“李杜”。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公元759年末,杜甫一家辗转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感悟诗中 所包含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诗歌。 1:听录音。 要求:(1)注意字音 (2)把握感情基调 (3)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其余诗句可做以下安排: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整体感知 请将本文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层意。 请大家思考一下,把你要对杜甫说的话儿痛快地说出来吧! 那么,这草堂的情形又如何呢?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在小组中讨论好来,等下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 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二、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 )。 2 、烽火连三月,( )。 3 、窗含西岭千秋雪,( )。 4 、读书破万卷,( )。 5 、朱门酒肉臭,( )。 6 、出师未捷身先死,( )。 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试想,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这是谁之过?你们内心又作何感想呢? 请听,那颗千疮百孔的心中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期盼广厦 心怀天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体裁介绍 作 者 追 踪 成都杜甫草堂 背景回放 学习目标 名家朗读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zhuǎn 俄 顷 广 厦 shà qǐng xiàn sāng 丧 乱 见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bì wù chóng qīn ào 扫除障碍 温馨提示 品读感悟 ※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如:卷、怒号、铁、麻。 ※品味含义丰富的词语。如:叹息、长夜。 ※理解蕴含感情的句子。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破屋)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