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海上地震时,船上的人们是上下摇动还是左右摇动?为什么? 泥石流 地势起伏大,岩性脆弱,岩石风化破碎 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多局地暴雨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 1.地震构造(地震活动基本要素) 2.影响烈度的因素 3.地震灾害特点:①突发性强; ②破坏性大; ③社会影响深远; ④防御难度大。 4.地震灾害的危害(影响):①房屋建筑、工程设施、水坝堤防等的破坏; ②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③地表破坏; ④引发火灾、水灾、有毒物质泄漏和疫病流行等灾害。 5.世界主要地震带 6.环太平洋地带多地震的原因: 环太平洋地带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壳活动强烈,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所以多地震。 7.减轻地震灾害采取的措施: 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 ②加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④加强地震灾害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报准确性; ⑤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 8.滑坡的发生部位、诱因、滑坡的发生条件、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的危害 9.泥石流的发生部位、诱因、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的危害 10.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措施: 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 ②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④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⑤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 ⑥提高植被覆盖率; ⑦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⑧加固稳定岩体、土体,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 * 地 质 灾 害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 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等自然灾害 ;高低 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理解以下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 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震中距: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 快,横波造成破坏大;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的一点;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一、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震级 (3)烈度 1.地震构造(地震活动基本要素) 2.影响烈度的因素 (4)地震带 一、地震 震中 震源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 ﹤70km 70~300km ﹥300km 震源深度 【思考】 ③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 大? 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震动,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破坏性较弱。 ⑵地震波 纵波、横波和面波 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晃动,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⑶震级与烈度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思考】 ①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②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以及 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 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 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⑷特点: 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 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造成人员伤亡; 房屋建筑、工程设施水坝堤防等遭到破坏; 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 地表破坏 ⑸危害: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探究活动】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 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探究活动】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 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环太平洋地区正处于板块边界地带,所以多地震。 2、滑坡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干干净净真舒服刷牙 教案.pdf VIP
-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项目一《洗手》(教案).docx VIP
- 《南京照相馆》电影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病人发生滑倒.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2025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