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噎 膈 证 治 简 表 (三)津亏热结证 1、症状: 主症:食入格柜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 兼症: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矢,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2、证机概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脏腑失润。 3、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4、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适用于阴津枯竭,燥热内结之噎膈。 5、常用药: 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阴养血。 甘草,甘守津还,调和诸药。 6、加减: 如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可加竹茹、芦根清热除烦,和胃止呕。 胃火偏盛者,加山栀、黄连清胃中之火。 肠腑失润,大便干结,坚如羊矢者,宜加火麻仁、全瓜蒌润肠通便。 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者,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泻热存阴。 (四)气虚阳微证 1、症状: 主症: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 兼症:面浮足肿,面色晄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脾肾阳虚,中阳衰微,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3、治法:温补脾肾。 4、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合右归丸加减。两方具有补气健脾,温肾滋阴的作用。其中补气运脾汤(《统旨方》,有六君子汤加黄芪、砂仁、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建脾行气之功。)适用脾肾阳虚,中阳衰微之噎膈证。 5、常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苓、甘草温补脾气。 陈皮、半夏、生姜、大枣,降逆祛痰,和中养胃。 熟地、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补肾阳、滋肾阴。 鹿角胶、当归补精养血。 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温补脾肾。 6、加减: 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 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者,可加石斛、麦冬、沙参滋养津液。 噎食不下,肢体倦怠,动则气喘,脉大无力者,可加升麻、柴胡、陈皮升提中阳之气。 补气运脾汤合右归丸加减 沙参麦冬汤加减 通幽汤加减 啟膈散加减 主方 温补脾肾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治法 脾肾阳虚,中阳衰微,肾阳不足,温煦失职。 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润降。 瘀血留着,阻滞食道,通降失司,肌肤失养。 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 机要 水饮不下,泛吐粘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光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食入格拒不下,或入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或吐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定不移,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燥咽干,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症状 气虚阳微证 津亏热结证 瘀血内结证 痰气交阻证 证型 【预防调护】 一、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应避免烫食,吃饭太快,咀嚼不足以及喜食酸菜、酸奶等。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如霉花生、霉玉米等。管好用水,防止污染,减少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二、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性狭窄、憩室和食管溃疡等,防止止癌变。 三、加强营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联合应用干酵母、核黄素及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六味地黄丸及冬凌草蒸馏液对食管上皮增生症及癌前病变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 * 第四节 噎膈 【概说】 一、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根据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噎与膈的不同。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表现为饮食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拒不通,食入即吐。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膈的病名。 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指太阳,包括足太阳和手太阳经。)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 (二)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忧、恚、气、寒、热五膈。 (三)唐宋以后始将“噎膈”并称。《济生方·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酒 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 (四)《脉因证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 2024《拔高训练之50类题型精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df
- 罗道病课件文档.ppt VIP
- T∕CACM 1021.89-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鸡内金.docx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 T/BGEA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秋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doc VIP
- CATIA自由曲面教程教程分析.doc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