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论文,历史学论文论文.doc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论文,历史学论文论文...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摘 要
本文从农业结构、农作制度、作物引进、农业技术、人口和粮食等方面将明清时期出现的桑争稻田和棉田争粮田与同时期西方,特别是英国出现的圈地运动做了比较,认为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圈地运动是在相似的历史背景(即,工商业的发展)下,出现的性质相似(即,衣着原料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土地之争)的历史现象,但是由于中西方的农业结构不同(即,中国为农桑结构,西方为农牧结构),它们所导致的结果却 迥然有别。
Abstract
A comparison of mulberry and cotton contending for fields with grain and enclosure between Ming amp; Qing dynasties and contemporary Europe, especially England, in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farming system, crop introduction,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populations and foods is made in this paper. It suggests that the historical phenomena of mulberry and cotton contending for fields with grain and enclosure with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lothing producation contending for fields with that of food,occured in thesam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industries and commerces, cause different results 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of China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
十五世纪以后,中西方农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在东方的中国是桑争稻田和棉争粮田,而在西方的英国等国则是圈地运动,对于这两种出现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现象,中外学者都分别做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圈地运动几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课题,但是却很少有人将桑争稻田与圈地运动联系起来做比较研究。本文试图对此做一尝试。
一,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圈地养羊
我们把中国在明代中后期以后出现的桑争稻田和棉争粮田与英国的十五世纪末期以后出现的圈地养羊相提并论,是基于以下的理由:
1,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圈地养羊的本质是一样的
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圈地养羊的出现与农业结构有关。农业结构是由农业的根本任务,解决衣食温饱,所决定的,因此,农业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食物生产,二是衣着原料生产。就食物生产而言,中西方的差异并不太大,都是以谷物生产为主,但是衣着原料的生产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蚕丝和大麻为主,丝为富人和老人享用,麻为平民百姓穿戴,到宋元以后,改为以棉花为主,则“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贱皆赖之”①。动物的皮毛虽然也被用作衣着原料,但极不普遍,除给富人充作奢侈品外,普通百姓难以得到。西方,特别是英国,则正好相反,自史前时代开始就以毛皮和亚麻(特别是羊毛)做为衣着原料。尽管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罗马人就知道有丝绸,后来丝绸又进入罗马帝国并为上流社会所喜爱,种桑养蚕技术也在公元六世纪(536A.D.)传到了欧洲②;十六世纪中期,蚕丝还只是在英国贵族中使用,伊丽莎白皇后开始穿上了丝袜,十六世纪末蚕桑生产技术传入法国,随后又转到了英国,直到1701年英国才通过法案禁止从外国进口蚕丝③。但此时英国人的衣着原料依旧是以羊毛为主。蚕桑业和同时的羊毛业及棉纺业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
①丘浚:《大学衍义补·贡赋之常》
②Perry Walton:the story of Textiles ,p.p.46~60;Boston,Mass,1912;
③Edward Baines:History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e in Great Britain;p.p.109~112,Frank Cass and Co.Ltd,1966;
衣着原料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在中国则为养蚕,在英国则为养羊,但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养蚕和养羊都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谷物种植相结合,于是不同的衣着原料获取导致了不同的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