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树木学 Landscape Dendrology 绪论 第一节 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节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园林树木资源概况 第一节 园林树木学的定义、任务和学习方法 一、定义 树木是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总称。 乔木的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植株高大,分枝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如松、杉、栎、杨、槐、榆、榉等; 乔 木(tree) 乔 木(tree) 灌木则一般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之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如迎春、蜡梅、卫矛、十大功劳等; 灌 木(shrub) 灌 木(shrub) 灌 木(shrub) 木质藤本则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物而生长,如地锦、紫藤、凌霄、木香等; 木质藤本(woody climbing plant) 木质藤本(woody climbing plant) 园林树木: 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应用科学 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学习任务: 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并具有使树木能较长期地和充分地发挥其园林功能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 1.比较法 2.检索法 3.口诀法 4.联想法 课程要求: ① 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② 至少认识100个树种 ③ 了解主要园林树种的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④ 学会鉴定树种 第二节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美化环境 改善环境 保护环境 生产功能 树木之美——观赏价值 1 树木本身观赏价值 花之美—— 牡丹-丁香-海棠-玉兰-月季。 叶之美—— 银杏-槭树之秋色; 石楠-山麻杆之春色; 鹅掌楸之叶形。 果之美—— 菠萝蜜之巨;葡萄之丰;花楸之艳。 茎干之美—— 紫茎、竹子。 2 树木之寓意[花文化] 桃李—门生; 红豆—相思; 松柏之长寿和坚贞—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梅花之高洁—“梅以韵性,以格高。” 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黄牡丹 银杏——秋色——槭树 菠萝蜜 樱桃 第三节 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对中国评价极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发祥地之一。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一) 种类繁多 中国有花植物约有2万5千种以上,其原产的乔灌木就约为75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所占比例极大。 (二) 分布集中 很多著名观赏树木的科、属是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原产着众多的种类。现以20属园林树木为例,从中国产的种类占世界总种数的百分比中证明中国确是若干著名树种的世界分布中心。 (三)丰富多彩 中国地域广阔,环境变化多,所以经长期的影响形成许多变异种类,如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形态特点、生态要求和地理分布等差别极大,变幅甚广。 白花杜鹃 玫瑰紫杜鹃 var. ripens Wils. 重瓣紫杜鹃 var. plenum Wils. (四) 特点突出 特产 科、属、种 银杏属,金钱松属, 杉科的台湾杉、水杉属、水松属, 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穗花杉, 榆科的青檀属,蔷薇科的棣棠属, 瑞香科的结香属、槭树科的金钱槭属, 蜡梅科的蜡梅属,珙桐科的珙桐属, 杜仲科的杜仲属,大风子科的山桐子属, 忍冬科的猬实属。 祖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本章复习题 为什么西方国家称我国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的园林树种中“活化石”树种有那些? 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丰富多彩体现在那些方面? 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应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结合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园林绿化现状,谈谈我国园林今后发展的趋势? 金钱松 水 杉 珙 桐 猬 实 蜡 梅 棣 棠 金 钱 槭 晋代 戴凯之《竹谱》 蔡襄 《荔枝谱》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范成大《梅谱》 韩彦直《桔录》 沈立《海棠谱》 明代 王象晋《群芳谱》 清代 陈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