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扬子陆块概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扬子陆块及华南地区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二) 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及争论的焦点 ?1. 加里东造山模式-传统观点 2 . 华南ALPS模式 ?3 . 争论焦点 (三) 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放射虫硅质岩 Pz2(C-P) 2 . 钦-防海槽放射虫硅质岩 D3-P 3 . 两广罗定-钦防一带Pz1-Pz2枕状熔岩和P-T构造混杂岩 4 .华南T1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 (一) 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特征 1. 扬子陆块 2. 华南褶皱系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人烟稠密,交通方便,地质研究程度也高,矿产资源丰富,eg. 钨矿为世界储量第一。但尽管如此,有关本区的地质构造的重大问题,如:我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的形式,陆块碰撞的时间和方式,江南古陆的构造性质,华南古陆的范围和归属,以及古特提斯问题,都还存在重大分歧,近年来也有较大进展。 1. 扬子陆块 范围从滇东经川、黔、鄂到江、浙沿海,因长江干流纵贯全区而得名。 地台北界沿大巴山、大洪山,广济一线与秦岭褶皱带毗邻,东北部隔郯-庐断裂直接与华北陆块相连,西部以龙门山-洱海-红河一线为界和滇藏褶皱系相邻,其东南和华南褶皱系相邻,更东为华夏古陆。 划归本单元的地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具有pre?基底,最老的盖层在一般800Ma(Z)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Z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质,海相沉积持续到T2;与华北陆块一样,受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印支运动后,扬子陆块又活化,即卷入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2. 华南褶皱系(华南活动带) 位于扬子陆块的东南侧,占据包括海南岛在内的我国东南大部分陆域,过去认为这是一个主体在S末结束地槽演化的加里东褶皱带,所以划入本构造单元的共同点是Pz1都是地槽型褶皱基底,且与未变质的Pz2盖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不整合,褶皱系南部的钦洲、防城和海南岛存在有海相活动类型的Pz2、近年来在江西弋阳又发现蛇绿混杂岩、硅质岩中放射虫时代为C-P,故可能有海西-印支褶皱带存在。 3. 南海印支地台和华夏古陆 南海-印支地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外侧,是一个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的前寒武纪地块,最早是1964年任纪舜根据当时刚发现的海南岛南部地台型?-O,以及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部赣、粤地区Pz1为巨厚碎屑岩的事实,提出它们不可能来自扬子陆块,因为两者间隔着广阔的Pz1的 CO3 台地,意味着褶皱带的东南侧当时应有大陆存在(作为陆源碎屑的物源)。 1980年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中正式列出“南海地台”这一构造单元,称之为“历史构造单元,今日其大部分已不复存在”。 主要证据: (1)在海南岛最南端崖县,?2-O为含P、Mn的硅质碳酸盐建造,笔石页岩及石英砂岩,含丰富的三叶虫和笔石,与华南加里东地槽的复理石不同(?2的大茅山群含P矿,有三叶虫木耙虫,和澳大利亚相近,和中国虽属于一个大区“亚澳太平洋区”,但为不同小区)。后发现海南岛中部存在Pz1沉积岩系(陀烈群)代表南海-印支地块北侧的大陆边缘沉积,推测和扬子陆块的对接带位置在琼州海峡一带。 南海-印支地块当时无疑应与Gondwana大陆关系密切,以后才分开,向北漂移和华南接近。 (2)海洋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我国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是大陆型地壳,在西沙永兴岛上的钻孔已经指示厚1100m Kz珊瑚礁直接覆盖在花岗片麻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片麻花岗岩之上,其Rb-Sr年龄为1465和627Ma,表明前寒武系基底的存在。 主要证据: (3)八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有进一步进展,江博明(1994)在台湾大南澳群(P?)检测出1700-1000Ma的继承性锆石,和Sm–Nd模式年龄637-506Ma,证明附近pre?-?源区存在,我国东海大陆架灵峰一号井在2800m深处钻遇斜长角闪片麻岩,其Rb-Sr等时线年龄1680Ma。证明温州东部拗陷的海相新生界下面有前寒武系基底。这样就把南海地台的范围扩展到东海和台湾海峡,并与华夏大陆联系起来,称为华夏构造域(和华南构造域界线为宜春-绍兴断裂)。 华夏古陆 华夏古陆是Grabau早在1924年提出的,他当时将分布在浙江南部(陈蔡群)和福建北部(建瓯群)的各种结晶片岩,变粒岩和片麻岩均归属为Ar和Pt,从而认为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