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症状、迟后型症状 躯体反应:消化、心血管、泌尿、呼吸、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一般适应症候群); 心理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敌意; 社会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 ?心理干预 国外调查发现人群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医学心理学专家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1108例的调查表明,368人为心身疾病(32.2%),心身疾病在各科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内分泌科75.4%,心血管专科60.3%,呼吸科55.6%,普通内科30.8%,皮肤科26.6%。 常见心身疾病 (1)消化系统: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病; (2)心血管系统: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等疾病; (3)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神经性厌食、肥胖病、妇科疾患等疾病; (4)皮肤疾病: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尿病、斑秃、痤疮等疾病; (5)呼吸系统:如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6)其他:如慢性疼痛、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慢性腰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等疾病。 综合性应激压力反应 (1) 心身耗竭:崩溃、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疲劳综合征 发展分为三阶段:应激性唤起----能量储备的消耗----心理耗竭?“过劳死” 四类高发人群: 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等助人职业; 工作高投入者; 高压力群体; 自我评价低者。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由强烈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导致延迟出现(数月或半年内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战争、恐怖袭击、车祸等。这种延迟性应激反应也常见于被强暴的受害者,如战俘以及被绑架的人质。 表现: ?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 ?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时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的反复回想;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持续性的回避; ?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 应激源 生 物 社 会 心 理 中介系统 临床相 认   知  系  统 社 会 支 持 系 统 生 物 免 疫 系 统 躯体反应 心理反应 社会行为反应 观 察 诊 断 干 预 思 考 临床干预 第六节 健康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严格地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各类状态,不包括各类异常心理状态; 现状: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精神病学领域界限不清。 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的分类方法,启用“用途”和“效度”两个维度,作为分类的检验标准 一、用途 1、心理咨询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别; 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 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一)症状学效度 1、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 2、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二)预测效度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1 早期:三个月内部分人自行缓解; 2 中期:主客观条件较差,短期内得不到化解; 3 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能力下降,情绪和情感自控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神经症的易感者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1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早期); 2 专业的心理咨询(中、长期)。 (三)结构效度 1、人口学因素:心理问题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段;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因素与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 3、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疾病或带来心理问题; 4、社会变迁:社会生活事件是心理问题形成的外部因素。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刺激的性质: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反应持续时间:不良情绪反应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反应是否泛化:自始自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的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刺激的性质: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不同现实刺激,并因此而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 2、反应持续时间:痛苦情绪反应间断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