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外所做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党外农技干部的所思所悟所做 ――记河南省镇平县农技中心国家农技推广研究员魏新田 鲁海星 每当我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魏新田的名字,数百条有关魏新田的条目映入眼眶,驱使我产生了采访党外农业科技干部魏新田的念头。2010年借“五一”小长假之际,我来到县城南关魏新田的家。在他简陋的工作室內,堆滿了各种有关农业的书籍,老魏放弃假日休息,坐在电脑前,正在整理編撰《镇平县农业志》的有关资料。 “放假了怎么还在工作”, 老魏灰谐的用臧克家《老黄牛》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等扬鞭自奋蹄…..等,凡可能有叶螨发生的地方和作物,我就会在出现在那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玉米田叶螨发生的叶片上发现了一种小黑瓢虫在取食叶螨,便喜出望外,用火柴盒装好带回家里在养虫笼中进行饲养观察。三个春秋,终于弄清了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人工饲养技术及利用等。为摸清其越冬场所,曾五入深山,两次被大雪封在山里20天之久;四次沿赵河两岸林区考察,曾被上涨的河水冲走近2公里。经中国科学院昆虫分类室鉴定,定名为深点食螨瓢虫。并成功的将其释放棉田,控制了叶螨危害,巩固完善了以虫治虫成果,每年利用面积达十万亩之多。 ★此刻在镇平农业界也小有名气,上级给了很多荣誉,便再次动了向党组织靠拢之心,写好入党申请书递上去后,不知为什么,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没有气绥,心想可能某些地方还不具备共产党员的标准,今后事事处处一定以一个党员标准从严要求自已。 ★地黄是一味中草药,也是知名的保健植物,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功能,早在秦汉时期已有种植,从19世纪60年代未到80年代初,镇平种植面积已达22000亩,成为部分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但进入1985年后突然被一种不知名的突发病害感染,如田间发现一个发病中心,进而诱发全田--全村--全社--全县,地黄这个物种濒临灭种的地步。当发现这一情况,心急如焚,整天泡在地黄田内观察,筛选防治药剂,但未能控制病情蔓延势头,无奈之际,便采了病叶病株,自费到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向当时对地黄病害有研究的秦可卿和甘贤友老师求教,经鉴定为地黄褐斑病和地黄黑斑病两种病菌复合侵染所致,并提供了参考防治药剂。便如获得宝,回镇平后走南阳,去襄樊,进西安、到武汉四处采购甘老师所提到的农药。农药购齐后,他和同事们便进行农药复配防病试验,通过100多个复合配方对比,筛选出了黄多合剂配方治疔效果达89.7%,预防效果达98.2%以上,这个方法很快在全县推广,亩经济效益又恢复到3000元以上,并且保住了一个药用植物物种。该项研究曾获得了省农业技术改进2等奖。 ★前几年棉铃虫发生严重,棉盲蝽也有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普遍,防治困难,可以说棉农们达到了谈虫色变的地步。棉铃虫、盲蝽象真是那么可怕吗?我就是不信这个邪,便多次深入到棉铃虫、盲蝽象严重发生棉区,了解棉农治虫习惯和手段。为了弄清“两虫”的活动规律,在棉田一住就是个把月,白天吃方便面喝矿泉水,晚上仅摊一竹席睡在田头,在关键时期甚至彻夜未眠,经一个多月的观察,终于摸清了棉铃虫、盲蝽象的危害活动规律,提出了夜间露水下来后至翌日日出前为防治棉铃虫的最佳时期;雨后放晴的第二天早上日出前为防治盲蝽象的有利时机。为了验证这两项防治技术,他不顾病体,深入到离县城20多里的彭营、安子营乡指导农民防治。安子营刁坡村农民们深有感触的说:“今年棉田一代棉铃虫发生我们连喷了4遍药,棉铃虫照危害不误,在魏专家的指导下,一遍药即解决了问题。”张林乡朱张营的棉农说:“盲蝽象白天分散在棉叶下面,稍一触动就会逃之夭夭,根本无办法防治,雨过天晴,棉梢嫩叶上就会布满孔洞,拿它根本没有办法。魏拔尖教我们的方法真神极啦!一治一个妙。” ★蛴螬是世界性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它种类繁多,迄今有记载已达9000余种,我囯有记载的也在500种以上,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种类达122种。它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各个角落,受害作物一般可减产10%~30%。 对蛴螬的防治,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农药土壤处理、作物生长期灌根及种子处理等,历年投入防治费用高达2.5亿元以上。对蛴螬的生物防治国內外目前报导十分有限,美1940年提出过用乳状杆菌防治蛴螬;英1984年提出用白僵菌、好气米氏线虫防治蛴螬;我国1983年也曾提出利用臀沟土蜂防治,只是提提而已,未能在实践中应用。1983年在地下害虫调查时,发现了蛴螬天敌食虫虻幼虫,经过了13年的系统研究,挖土2000余方,基本上弄清了食虫虻的生物学特性、其幼虫的不同地理分布、不同发生量对作物的保护作用及在蛴螬测报防治上的应用;并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利用途径,初步应用于病虫测报中,收到了一定社会效果,在地下虫发生防治中由于增加了食虫虻幼虫发生因子,进行选择性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文档评论(0)

wf93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