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亭林园,重登林迹亭”等古迹有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亭林园,重登林迹亭”等古迹有感

游亭林园,重登“林迹亭”等古迹有感 游亭林园,对于我这个地地道道的老昆山来说,是去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从我家到亭林园,步行只不过十几分钟。园中络绎不绝的人群、蜿蜒的山中小径、郁郁葱葱的林木、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是那么的熟悉。玉峰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玉峰山山顶,整个昆山全城便尽收眼底。从小时候记事的时候起,到现在己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据爸妈说,我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己经与爸妈和亲戚们一起游过园了,有照片为证。 ??走进亭林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坪。绿草坪的中间地带,是一棵琼花王。琼花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珍稀花卉,“昆山三宝”之一,园内有500多棵这样的树。这棵花王己有350年树龄了,也不知清朝初年由谁载种。据老爸讲:在八十年代以前,它就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着。改革开放初期,父辈们的老师省昆中的徐俊良老先生,首先发现它很像琼花,园方请来专家鉴定后得到确认。时至今日,早己成为昆山一宝了。园内其它的琼花可能都是其子孙。她连理交枝、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我们进园的时侯,琼花正好盛开。琼花很美,曾有人是这样来描述花王的。她玉洁冰清、艳姿天成。远远望去,满树繁花压枝,玉环琳琅,千盘万盘,层次井然,洁白纷披,胜似琼瑶。走近细看,一缕缕淡雅的幽香,扑鼻而来。琼花每朵都有八瓣晶莹的小花,对对双双,团团相聚就像八位仙子围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银光铮亮的玉琢,俗称聚八仙。可惜琼花不能随便采摘和出售,要是能买上几枝的话,就带回常熟,送给单位里的同事们。 ??花王的北面,就是高高耸立的顾炎武先生石雕像,后面一排照壁,上面镌刻着由原中联部部长李一氓同志手书的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看到这些景象,就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没上大学之前,每年要来好几次。上了大学以后基本上就不来这里了。记得呀呀学语的时侯,爸妈就经常带我来亭林园,每次到了这里,就会爬在石雕像的基座上玩,妈妈这时就会见缝插针地教我说:“说说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怎么说”。爸妈就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我很小的时侯就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们昆山人首先提出的,虽然那时年龄很小,不懂其深邃的含意,但我从小就引以为傲。顾炎武先生是我的本家,至于在远古时代是不是同一个祖先,现在己无从考证了。顾炎武先生字“宁人”,号“亭林先生”。“亭林园”就是昆山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先贤,以他的号来命名的。 ??顾炎武先生是位居昆山古代“三贤”之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是昆山人的骄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在著作 ???? 顾炎武先生石雕像的东北100多米处,就是烈士陵园。小时侯每年都要来亭林园好几次,如班会啊、活动啊,其中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是必不可少的。祭扫结束后在自由活动时,就会爬上烈士陵园大门对面半山腰上的“林迹亭”。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到过这里,并挥毫题词。据老爸讲,他小时侯看到的这个四方小亭,那时叫“半山亭”,亭上四根柱子是水泥的,实际上是“文革”时,园林工人们用水泥把石柱封起来了,变成四根水泥柱子。“文革”后石柱上的水泥剥离后,林则徐的石刻题词才露出真容。这些珍贵的古迹得以安然躲过“文革”的浩劫,留存至今。 ??? 据考证,林则徐来昆山时所处的时代,正值清王朝历经康乾盛世后,由盛转衰,道光皇帝即位(1820年)后,清廷加速衰败。道光十年(1830年)时,我查了下史料,清王朝的经济总量还占当时世界的28%左右。但官场和民风己经险象环生,社会风气开始发生根本性质变。由于卖官鬻爵、贪污腐化、铺张奢靡等官场坠败风气的蔓延,招致吏治全面腐败、官场政治生态日趋恶化。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闭关锁国。民众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帝国主义的引诱下,吸食鸦片成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中国的财富虎视耽耽,千方百计的企图全面掠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面对如此局面,林则徐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政治家,自然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他想方设法,以图力挽狂澜,扭转危局,彻底改变当时己经深入骨髓的不良风气。 ???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为兴修水利四处奔走。他先后组织疏浚了浏河、白峁江、丹徒——丹阳运河等河道,为百姓解除水患。是年初夏(清道光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在视察常熟向茅塘、查验太仓浏河海塘坝的过程中抵达昆山,受到了昆山、新阳两县吏民的热烈欢迎。他应昆山知县孙琬和新阳知县沈炳恒之邀,抽空登临玉峰山,在东南山腰上看到了他的老师——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的“粤如旷如之亭”。陶澍与林则徐“志同道合、相得无间”,是很好的朋友。他登上“粤如旷如之亭”,面对秀美的江南景色,想起英帝国主义为了掠夺财富,不断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严重损害民众健康,使中国白银迅速外流,心绪难以平静;当时陪同的两位知县请他题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pjk33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