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内实习听课记录意见与建议
校内实习听课记录意见与建议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篇一:实习生听课记录
实习生听课记录 刘萍 文学与传媒学院 010840113
听课学校: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听课人:陈世皇
听课时间: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
听课组长:李学庆
授课老师:实习生刘萍
授课名称:语文《涉江采芙蓉》
授课班级:高一(1)班
授课章节:第一课时
授课过程纪要:
一、 导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 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荷塘月色》“莲“谐音”怜“,爱怜喜爱的”莲“。
”莲子“谐音”怜子“,就是爱你的意思。
莲,这个美丽的生物也代表了爱情,是恋爱男女常用来传递爱
情的媒介
莲别名”芙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 是与芙蓉有关,
与爱情有关。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涉江采芙蓉》。 二、 文学常识背景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三、 朗读(重点)
1. 请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首诗。(老师点评)
2. 老师介绍这首诗的朗读技巧。
五言诗在短剧上一般构成二三格式或者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格式断句,但朗读时可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五言诗在音乐上奇偶相配,富于音乐美。
3. 播放配音朗诵。(老师下载音乐播放)
4. 同学齐读《涉江采芙蓉》。
四、 翻译诗句。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
远在故乡的爱妻。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五、 师生互动,描摹画面。
同学们,这首诗看是明了简单,可是这首诗歌中却蕴藏着丰富广阔的想象空间,那么,同学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描摹这首诗的画面,可以选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或全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可以加入细节描写,比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 我给大家一个例子,供参考一下。
这个季节里,沿江的芙蓉开的霎时灿烂,红白相间的花朵竞相争艳着,时而飘下来的绒球,好似飞雪,一朵朵轻轻的坠落。
的韵味。
六、分析及赏析
1 主题:表达别离情绪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
2 、乐景写哀情 ”诗是在盛夏时节,看见荷花芳草,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连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
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向好朋友表示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在自然中看见最心爱的荷花
芳草,就想到把它寄给最心爱的人。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况,气氛是愉快的;作者为着要采荷花,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满腔热忱的。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独自欣赏,还是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不关痛痒的人,知心人却远在他方,这么美好的东西是不能得到他共赏的,我这点情意是不能传到他那里去的!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承上两句而来,它是突然的转折,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也是一声叹息。
3、主人公男女之分 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还顾”者就是“所思”,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