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防治 糖尿病与胆囊疾患 糖尿病病人易患胆囊炎,因为 ---高血糖易于细菌生长 ---高血糖致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 糖尿病可导致胆固醇结石生成增多 ---糖尿病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升高 ---很多糖尿病为X综合症的一部分 中国DM知多少 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已达到流行性的比例。总体上,9420万≥20岁的成年人(9.7%的 成年人口)有糖尿病, 并且在这些病例中的60.7%,糖尿病未得到诊断。 此外,1.482 亿成年人(15.5%)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是发生显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 全球已诊断的糖尿病病例已由1991年的6000万增加到2.46亿,2025年将达3.8亿。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更向年轻化发展,青少年中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惊人。 我国20岁以上者占10% 并发症发病率极高。 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肾病(D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糖尿病足(DF)等,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DM呈迅猛增长之势 DM剧增原因之肥胖与超重 肥胖与超重的比例增加 2型糖尿病最先表现是肥胖 肥胖往往先于糖尿病几年、十几年或二十几年 重度肥胖者发生糖尿病比正常体重者将增加10倍 肥胖者50%将会得糖尿病 “别得糖尿病”才是上策 中心性肥胖 腰围:男性≥90厘米 女性≥80厘米 糖尿病发病的多基因遗传基础: ① HLA-DR3抗原与中国人IDDM发病有较强关联; ②微卫星多肽性全基因扫描,在102个NIDDM家系中发现第9号染色体的D9S171和D9S175两个位点上存有易感基因; ③发现InsR基因缺失或突变与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相关; ④ACE基因与NIDDM特别是伴发糖尿病肾炎密切相关。 现代研究证实,饮食营养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①肥胖或体重指数>30是NIDDM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上半身肥胖者DM的发病率是正常对照组的8倍; ②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营养过剩,诱发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而被戏称为现代文明病; ③痰湿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的实证致病因素。 ④饮食失节作为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已被流行病调查所肯定,大部分DM患者都有“不吃早餐”,“没时间慢慢吃”,“晚餐吃得晚”,“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6)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心理情绪因素影响糖尿病的发病: ①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相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 ②高特质焦虑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 ③ A型行为、容易激动与DM相关(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 ④追踪131例糖耐量减低和91例正常者18个月,发现由减低和正常转为DM者,生活事件明显比由减低转为正常的强度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 一篱一橹一渔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呼一拍复一笑, 一人独占一湖秋。 糖尿病的症状 脱疽(糖尿病足) 冰山 糖尿病并发症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相关检查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WHO血糖指标图示 1、空腹、餐后2h血糖 2、尿糖 3、糖化血红蛋白 (GHbA1) 4、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脑梗塞、脑出血 酮症 酮症酸中毒 恶心 厌食 呼出气体有水果味 腹痛和/或 Kussmaul’s 呼吸 低血糖表现 二、如何防治DM 1.中医理论的指导 2.做好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WHO血糖指标图示 中医的两大“法宝”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养生保健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一般人群 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在重点人群 开展糖尿病筛查 在高危人群如糖调节受损、肥胖的患者中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当开展药物预防 重点人群 高学历,高工资,高职务 1.有遗传倾向者。(尤其是父母) 2.肥胖者。(太瘦,肌营养不良者) 3.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妊娠期患糖尿病者。 4.40岁以上者。 5.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者。 6.吸烟,嗜酒者 7.生活富裕、体力活动少者。 8.有过胰腺疾病或胆石症者。 有四个要点: 一是多懂一点 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上点,要多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懂得其并发症的情况,多掌握糖尿病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对其防治措施多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迎春杯数学试卷.doc VIP
-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2).pdf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标的施工组织研究设计.doc VIP
- 思遵高速公路SZTJ-11标的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财信证券-基金深度报告:美国REITs梳理专题.pdf
- 绩效评估公平感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分析.doc VIP
-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期末考试答案(分类好的).pdf VIP
- 2021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试题(原卷).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实验室安全培训(首都医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小小营养师》幼儿园大班健康PPT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