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微生物染色观察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三 细菌的染色 一 油镜的使用 学习油镜的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初步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5.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操作步骤 三 革兰氏染色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 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1984年,丹麦医生Gram采用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细胞壁区分为两种类型:革兰氏阴性(G+)和革兰氏阳性(G-) 革兰氏染色步骤: 1)结晶紫初染;2)碘液媒染; 3)酒精脱色; 4)番红复染 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芽孢:休眠体,不利环境下产生,耐受各种极端环境。 荚膜:多糖,包裹在菌体外围,保护菌体 鞭毛:运动,菌落形态。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2 day培养物)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 枯草杆菌的芽孢染色 绘图、写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1. 涂片 2.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紫色。 3. 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冲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分钟,后水洗。 4.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酒精进行脱色约15-20秒,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5. 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3-5分钟,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6. 镜检:观察染色结果并绘图。 四 芽孢的染色 本实验安排 细菌三形永久片观察 简单染色:枯草芽孢(1d)。 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菌株。 芽孢染色:枯草芽孢(2d) 另外,每大组派两人从斜面挑取枯草芽孢(2d)于离心管,水浴锅中煮沸。 思考题 80页思考题第1题,84页思考题第1题。 下次内容:实验8、9 * * 油镜的使用 细菌的单染色法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 实验目的 浸没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 很多原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损失的 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高,改善观察效果。 现场演示 1.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2.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3.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1条开始操作。 4.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注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二甲苯擦拭镜头 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形永久装片。 ?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实验原理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 ?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实验原理 (continued) 细菌细胞微小,透明,不易观察,需染上颜色。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D培养物 2、染色剂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齐氏石碳酸复红染液 实验材料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 操作步骤 四、实验步骤 无菌操作 菌悬液 涂片 干燥 滴加无菌水 固定 取菌苔 涂片 操作步骤(continued) 1、涂片 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或用接种环沾取)生理盐水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