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仕的经学史解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承仕的经学史研究 ——以《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为中心 2016-05-03 14:44:06?《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周少川   一、引言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安徽歙县昌溪人。父吴恩绶,邑廪生。曾任县知事,后任京师歙县会馆馆长。5岁入仓山源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7岁,考中秀才。翌年赴南京乡试中举人,列第三十九名①。光绪三十三年(1907),他在保和殿参加举贡会考,被取为第一等第一名,点大理院主事②。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司法部佥事③。1914年章太炎大闹袁世凯的总统府,被囚禁于北京。吴承仕以司法官的身份常往探视,并请教学问,受业章门。次年,将章氏所言录为《菿汉微言》一书④。1919年,为呼应章太炎发起的“亚洲古学会”,在北京大学《国故月刊》发表《王学杂论》,深受章门师徒赞赏。由此渐无意政事而致力于治学著述。   1924年,随着被章太炎称为“洽闻强识,思辨过人”⑤的《经籍旧音辨证》等一批著述问世,吴承仕声名大振。他离开了供职十余年的司法部,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并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在各大学讲授《国故概要》、《经学史》、《古籍校读法》、《说文》、《六书条例》、《三礼名物》等课程。   吴承仕的经学造诣极深,著述甚丰。在他短短的20年治学与教学期间,共撰写了《经学通论》、《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国故概要》、《尚书古文辑录》、《尚书今古文说》、《三礼名物略例》、《丧服变除表》、《三礼名物笔记》、《经籍旧音辨证》、《小学要略》、《六书条例》、《说文讲疏》等论著84种⑥。其研究范围涉及经学、诸子、小学、释道、史学、诗文等领域,尤其在经学上的研究成就最大,堪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经学大师。   吴承仕除了以经学家、小学家、教育家闻名于世之外,他还是一位勇于接受新思想,改造旧学,面向社会的学者。自1930年起,他就在同事范文澜那里接触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此后又与他的学生,共产党员齐燕铭、张致祥密切来往,阅读大量马列著作,逐步学习和接受社会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新思想的指导下,他一方面从事改造中国大学国学系的课程,一方面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开展对古代经学、文字学的研究,1934年以后,撰写了诸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从说文研究中所认识的货币形态及其他》等一批论文,并打算循此路径全面展开对三礼名物的新的研究。他的这些成就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人”⑦。新思想的召唤和社会运动的激情,促使他创办了一系列宣传抗日救亡、红色思想的杂志,并于1936年秋天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逃难天津。1939年在天津染疾,潜回北平治疗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5岁。1940年,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吴玉章等敬送挽联和花圈。   吴承仕逝去后,由于长期社会动乱,他的著述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整理。20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在吴先生百年诞辰时曾组织研究活动,并出版《吴承仕文录》及《吴承仕藏章炳麟论学集》等,但仍有他的许多著作至今未能整理面世。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为纪念这位北京师大的先贤,特撰此小文,对吴承仕以《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以下简称《疏证》)为代表的经学史研究作一粗浅的阐述,企求认识其经学成就于万一,并就教于方家。   二、《疏证》的编撰背景与特点   《疏证》初版于1933年9月,是中国大学国学系丛书中的一部名著。从完成和出版的时间来看,应是吴承仕的经学研究比较成熟的时期。吴氏作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学问和声望与章氏大弟子黄侃齐名,20世纪30年代曾以“南黄北吴”并称。章太炎在他晚年所写的《新出三体石经考证》中,其他人的论述皆未提及,唯独引用黄、吴之说,并曾专门致信吴承仕曰:“仆于《石经》古文所不解者数事,得君发明,此一事涣然若冰解矣。”⑧可见他在老师心目中独特的地位。   在吴承仕治学诸领域中,经学成就是最可称道的。然而考察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却是颇专注于诸子和小学。诸如,1921年撰成《经籍旧音序录》,1922年撰成《通语释词》,1923年撰成《经籍旧音辨证》,以上都属小学类;1923年校《盐铁论》,1924年撰成《淮南旧注校理》,同时又着手《论衡校释》,以上则属诸子学研究⑨。1924年8月9日,章太炎在得知吴承仕的治学近况以后,去信对吴氏的治学方向加以指导,函曰:   大著近想更富,既有《淮南》旧注校理,又勘《论衡》,功亦勤矣。……足下于学术既能缜密严理,所得已多,异时望更为其大者。佛典已多解辨之人,史学则非君素业,以此精力,进而治经,所得必大。……次则宋明理学,得精心人为之,参考同异,若者为摭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