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龟山砚历史文化研究文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龟山砚历史文化研究文献

中国龟山砚历史文化研究文献 一、龟 血 石 ??? “龟血石”分布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龟山、鹤山南麓,今山洼村附近,按岩性,它呈砖红色,含铁质、泥质和微晶结构体,主要是方解石,含矿地层为早世纪馒头组。其石深埋于地下,而非生在山上,质地优良,储量极少,不易寻找,传说千年神龟出逃汶水后,化作一座山脉,与鹤山相对,其血化为两山之间的红色石头,吸龟鹤之灵气,被当地人称为“龟血石”。因龟、鹤都是长生不老神,当地老百姓把“龟血石”看作神奇之物,每年的正月十六,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先登高望远,再携“龟血石”回家,门口悬挂柏树枝,就可驱邪扶正,清秽辟毒,一年百病皆无。“龟血石”以红色为主,有的黄、红相兼,上有黄金斑点,纵横银线,十分珍贵。 ? 二、龟 山 砚 ??? “龟血石”以软硬适中、温润、细腻、娇嫩闻名,做成的砚台易于发墨,研出的墨汁晶莹光亮,书写流畅,不易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据《九九砚谱》记载,龟山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泰安市唯一自产砚台。 “龟血石”经“敲”听其声、“摸”感其温、“浸”察其色,十余道工序精心挑选后,手工雕刻成砚台,具有坚而不顽、柔中有刚、滑不拒笔、涩不滞墨等特点,且上布黄金斑点,纵横银线,有“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誉。为传承珍贵的民间文化,2006年,泰安市政府把龟山砚手工雕刻技艺,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加以保护,2010年,龟山砚又被山东省旅游商品协会,评为“好客山东”十佳品牌、“平安泰山”代言礼品。经多年的探索,龟山砚已经集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既是书画爱好者实用之佳品,又是艺术爱好者珍藏之精品,还是走访亲朋好友馈赠之珍品,为鲁砚新贵。由于纯手工制作,原材料稀少,龟山砚雕刻技艺濒临失传,故龟山砚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三、名人题词 1、南宋大书法、画家梁楷为龟山砚赋诗道: 水英正堪喻此石, 神品原是雕工奇。 不雕不琢怜斯璞, 朝夕研来自成池。 2、清朝著名学者高凤翰曾这样夸赞龟山砚:“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宿不漏” 3、曲阜祭孔大典主祭人,著名书法家,孔子第77代孙孔德班:“龟山砚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支脉,已经深深刻上了泰山文化的烙印”。 4、《现代语文》杂志社执行主编,著名学者、诗人桑哲:“龟山砚代表民俗文化的精髓,近千年的积淀,使它涵盖多种艺术形式,代表一份工艺品的全貌”。 5、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 协会会员,山东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开元为龟山砚题词:“金石为开”。 6、《奇石鉴赏》主编,著名奇石收藏家,新泰观赏石协会顾问王相臣为龟山砚题词:“以石为镜,感悟人生,投身自然,陶冶情操”,书中对全国名砚石记载中,详描述了龟山砚石。 ? 四、雕刻技艺的传承保护 ??? 据《九九砚谱》记载,龟山砚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有近千年悠久的历史。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杨时,号龟山先生,独垂青于龟山砚,一块雕有龟图的砚台,随身携带,爱不释手,每到一处,皆要展示与人。梁楷,今山东东平人,南宋时期大书法、画家,对龟山砚也十分喜爱,曾赋诗赞道:“石英正堪喻此石,神品原是雕工奇,不雕不琢怜斯璞,朝夕研来自成池”。清朝制砚技艺达到鼎盛,大批工匠纷至沓来,每年出产近万方砚台运往全国各地,二龙戏珠图案最为流行,清朝著名学者高凤翰曾这样夸赞龟山砚:“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宿不漏”。清朝学者刘墉,进京赶考,路过龟山,一随行砚台不慎破碎,临时找人用“龟血石”雕刻一砚台,上刻有阴阳八卦图,后高居榜首,考中状元,从此把龟山砚视为吉祥之物,大加推崇,很长时间内,京城高官都以能拥有一块龟山砚为荣。民国末年,原料逐渐匮乏,工匠纷纷改行,龟山砚雕刻技艺逐渐衰落。近代有记载的民间艺人有四位,其中张仁璞、杨明德、李茂春三位老人已经去世,曹文代作为唯一第四代传承人,从2001年开始,潜心研究,历经十年发掘,使龟山砚雕刻技艺得以重新发扬光大,名扬海内外,2006年曹文代和龟山砚雕刻技艺同时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五、我与龟山砚的五十年 (李茂春口述) ??? 我出生在1940年,今年65岁了,2004年,因血压高我身体得了偏瘫,形同废人,但我身残志不残,与龟山砚结下的深厚感情,仍激励我不停的雕刻,一天不见龟山石,就像缺了什么东西,心里空荡荡的,每当我用手摸它的时候,就像和几十年的老朋友谈心一样,既踏实又高兴。14岁那年,我拜杨仁璞、张明德两位当老师,学习龟山砚的传统雕刻工艺,从选料、打坯开始,直到学会雕刻龙为至,前后学了五年。出师后我就以制砚为生,附近的人都爱买我做的砚台,称它为“砚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毛笔的人少了,做砚这个行业不赚钱了,我忍痛转行当了石工,但割舍不断的还是龟山砚,我梦想有一天能发扬光大它。郑洪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找到我家中,鼓励我把龟山砚雕刻成高级工艺品,我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