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届高三二专题卷:诗歌鉴赏(三)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三)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8、(分)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意3点即可)(分)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即可答出一种手法,观点1分,解析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请三四句赏析生机盎然麦田被风吹起,如绿色的波浪一样起伏;水塘里的草蛙的叫声;那无所事事的蝴蝶翩翩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诗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和春天的活力。沉醉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悠然的心态。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
15、阅读下面宋诗,。[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4分)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4分)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