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浅谈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马静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徐州 221018) 摘要:在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生态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在生态城市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态城市实践,对比分析,浅谈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字:生态城市;实践;内涵; 本质 Abstract: Under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di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popul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mmon pursui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ty and Low-carbon Cit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peo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co-city and low-carbon city. Finall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plan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practices; meaning; nature 一、生态城市概述 对于生态城市概念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机构有着不同的见解。 原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Yanitsky,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型;美国生态学家查德·雷吉斯特(Register,1987)认为生态城市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澳大利亚学者唐顿提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的平衡的城市。 在我国,马世骏院士提出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指导城市建设;王如松等提出建设生态城市需要满足人类生态学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高效原则、自然生态学和谐原则;黄光宇先生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相关理论,综合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设而成的。 二、发达国家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美国城市伯克利通过建设慢行道、恢复退化河流、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造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路线、提倡以步代车等形式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经过20余年的努力,伯克利走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德国南部的弗莱堡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弗莱堡采取的措施有:街道地面尽量改造成能通透雨水的生态地面,帮助地下水位回升;山地为树木所覆盖,林中有为市民提供休闲服务的餐馆和漫步小道;集中了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研究和开发机构,推动了太阳能设施的普及;用植被覆盖水泥坡地降噪降尘;河流两岸保留自然状态以保护城市河流与河岸的自净作用;菜市场使用的是麦草而不是塑料包装,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并推广实施堆肥处理系统 日本北九州市提出“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中提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其具体规划包括:环境产业建设、环境新技术开发、社会综合开发,市民积极参与,政府鼓励引导,是北九州生态建设的经验之一。 三、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之前已相继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可持续城市”的创建与试点活动;大规模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设生态村、生态镇、生态示范区(县)。 1986年,江西宜春市在总结我国典型生态农业事例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设想及目标;1988年生态城市的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第一步;1999年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 北京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开展了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了京津风沙源的治理工程林业工程、“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卫星城和中心镇绿化美化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爆破整地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湖南长沙市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