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上册语文教学导语_结语_板书.doc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上册语文教学导语_结语_板书.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上册语文教学导语_结语_板书

1.新闻两则 一).导入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五).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六).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七)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西(较详) 中(略) 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 ↓ ↓ ↓ ↓ 渡 ______________ 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课后记: 2 芦花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 (一)导语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七)小结(学生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九)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五)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 七)板书设计 ?2.芦花荡 ????????????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 真实美 ????????????? 环境 诗情画意 课后记: 3 蜡烛 (一)导入 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李商隐-无题)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 (六)全文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妈妈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情,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多一些爱,收获更多的快乐。 ( (八)板书设计 3.蜡烛 西蒙诺夫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八)小结(学生谈收获) (九)布置作业 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字数2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 5

文档评论(0)

ptaos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