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与中国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个自信”与中国发展

“三个自信”,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要理解“三个自信”,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应该把它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一起思考,也就是对中国的理解。 一、中国发展的历史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发展道路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三个独特构成了一部中国历史,尤其是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条件。 1.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我们今天所讲的道路、理论、制度之间有什么关联? 首先,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中,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得以延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既是中国值得自豪的方面,同时也是沉重的历史包袱之一。第二,在3000年之前,中国古代就建立起了一整套礼制传统,后又演变成了儒家文化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德治习惯,这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第三,从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算起,其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之后,汉武帝将大一统帝制予以了全面的完善,形成了整个治理体系,这个体系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时才宣告结束。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纵向人伦结构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结构是一种纵向人伦结构,这个结构的根源是中国得以长期保持的以血缘、姓氏为主的宗法制,而宗法制则来源于周公时期所形成的封邦建国。由于有了纵向人伦结构,也就有了如父母、儿女这样的一种家庭结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是什么?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对父母之孝,“弟”是兄弟姐妹之爱。在中国,由血缘宗法制所形成的家庭伦理观念演化到社会上就成了两个重要的文化概念:一个是忠,一个是义。“忠”是指对皇帝、对长者的态度;“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也就是所谓的江湖义气。这些构成了中国纵向人伦结构的来源。 因此,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纵向的服从性传统,这是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所构成的,中国近现代社会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种纵向人伦结构。纵向人伦结构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而其经济基础是家庭农耕经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农经济。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中的经验传承、劳动力使用都是由父母安排和决定的,这就构成了家庭纵向人伦结构的文化特征——孝悌忠义。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转变文化最重要的动力就在于把纵向人伦结构转向平等型的人伦结构。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核心是平等原则、交换原则,这些原则把曾经的纵向人伦结构彻底地颠覆了。在历史的转换过程当中,道路、理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遵循着中国的传统条件逐步演变的,这一点在理解“三个自信”时不能忽略。 2.独特的历史命运 中国的“三个自信”直接延续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中国近代的历史源自于1840年英国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从那之后的170年里,中国一直在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这种探索是围绕着西方的现代化标准而展开的,而这种探索的结果是中国以割地赔款为代价后,才意识到中华民族崛起的必要性。 据估算,古代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的时间在1500年以上;近代以来,中国由一个富裕国家一下子滑落为贫穷国家。184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是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滑落到只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五到六,这期间也就短短的五、六十年时间。因此,独特的历史命运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悲壮的回忆。在这段历史中,我国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期间的赔款、割地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 今天中国的再次崛起,千万不能忘了这一段历史;现代中国的“三个自信”也是源自于对这段历史的回望。如今,世界都在议论着“中国威胁论”,中国是如何从近代历史的“灭亡论”转变到了现代的“威胁论”,这个跨越是理解“三个自信”的重要历史基础。 3.独特的基本国情 中国有其独特的基本国情。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中国13亿人口中几乎9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00万平方公里上,也就是居住于北起黑龙江的黑河、南至云南腾冲的两点之间形成的这条东部连线,经济地理学上称之为胡焕庸线。中国GDP的95%以上也是在这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产生的。因此,中国虽然拥有广袤的土地,但因为地理资源分布上的不均衡,导致中国被开发的土地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到了“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