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据20世纪的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兰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河南梆子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即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历经明、清两代。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和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参加演出。豫剧进入茶社演唱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因豫剧强大的艺术魅力,使京剧败下阵来,退出茶社,1916年12月29日出版的《嵩岳日报》载:“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持久”。 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同乐、永乐和国民四个戏院,各地豫剧演员荟萃开封,广受欢迎。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由河南省教育厅在开封成立河南游艺训练班,审编剧目,对数百名演员进行“高台教化”、“服务社会”的教育,被名家称为“河南梆剧改革的第一声”。 1935年河南省教育厅推广部主任樊粹庭在开封组建豫声戏剧学社,对戏剧的科白、词句、腔调、做工、化装、行头进行改革,对豫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改革因行政力量的介入,戏剧改革形成了一定的声势;镶入时代思想,提高了剧目、唱词的文学品位,发挥了唱念做舞的综合优势,改革了旧曲,合流了唱调,创立了新腔新韵。樊粹庭还将同乐戏院改为豫声剧院,邀请陈素真、赵义庭等人组成强大的演出班子在豫声剧院售票演出,改编后的豫剧颇受欢迎,1935年5月4日出版的《河南民报》载:“每晚座无隙地”。 1936年,常香玉随周海水的豫西调戏班到开封演出,一举成名。常香玉在梆子泰斗王镇南的帮助和指导下,于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致力于豫剧改革,编演新戏。常香玉与当时永安舞台的马双枝,豫声剧院的陈素真,三足鼎立,各展风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樊粹庭将原豫声剧院的部分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狮吼剧团,宣传抗日、募捐演出,支援抗日战士,被称为热心救国之模范。1938年,开封沦陷,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提,黄河泛滥,民众流离失所。有不少豫剧团体进入西安,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的香玉剧社,崔兰田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等,西安成为豫剧的演出的重要阵地。还有一些演员进入安徽界首演出,如毛兰花、马金凤、阎立品等。在抗战中,各流派的演员为了谋生而到处流动,他们打破门户之见,相互搭班演出,使豫剧各流派有了更多的交流。 豫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