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 概 述 我国是世界上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达1. 3亿,而每年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达1 千3 百万。由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虽然一些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目前,人工肝、肝移植可降低其病死率,但由于经济、技术等条件限制,慢性肝炎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我们已知内毒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通过致肝细胞凋亡、坏死,在慢性肝炎重型化,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对内毒素、感染产生的源头—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及慢性肝病时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 微生态的定义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是人们从宏观生态学向微观层次进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eubiosis) 、生态失衡(dysbiosis) 和生态调整(ecologicadjus) 的一门新兴科学。 微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与自身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客观关系的科学。 正常微生物对其宿主在生理情况下,非但无害,而且有益。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最佳生理状态,双方保持着正常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流,即微生态学中的“三流运转学说”。因此,宿主的健康、免疫、营养、消化、抗肿瘤作用及生物拮抗、抗衰老等都离不开自身携带的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有四大微生态区,即口腔、皮肤、阴道、胃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14个,其中绝大部分是细菌。肠道微生物占其中的78 % ,数量大,品种繁多。 据研究估计,人类肠道大约带1kg 细菌,其活菌数量达1012 ~1013个,这些正常菌参与了宿主的代谢、免疫、生理、生化、生物拮抗等方面的作用,以维持人的健康,此即微生态的平衡。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阻止肠腔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到其他组织。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屏障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肠腔大量细菌或内毒素向肠内外组织迁移,这一过程叫移位。 内毒素血症主要源于肠道内毒素的移位。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是清除内毒素和解毒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遭受内毒素攻击的首要器官。 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门静脉、外周血中都有少量的内毒素存在。 少量的内毒素存在于人体内有两大生理功能: ①机体受内毒素刺激后,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多种内源性调节因子。目前比较清楚的由内毒素刺激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TNFs) 、干扰素( IFNs) 、白细胞介素类( IL2s) 、集落刺激因子类(CSFs) 等。这类内源性因子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②内毒素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态系统破坏所致的内源性、外源性感染是内毒素血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内毒素在肠道由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门脉血流,此时门脉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生理状态,因为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枯否细胞对内毒素有强大的消除能力,不至于造成循环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时,虽然枯否细胞形态无显著变化,但其数目却明显减少,结果大量内毒素在肝脏未经解毒而溢入体循环。 内毒素可通过两种方式造成肝损害: ①影响排泄功能。内毒素可影响肝细胞分泌功能,内毒素引起胆汁分泌障碍,选择性地表现在非胆盐依赖性胆液的减少,这是因为内毒素影响毛细胆管胆汁排泌的缘故, 内毒素能影响三磷酸腺苷(ATP) 酶活性及线粒体能量合成,因而影响胆汁排泌。由此可知,它能引起胆汁淤积。 ②损害肝细胞。实验表明,内毒素可使肝窦充血,狄氏腔扩张,枯否细胞肿胀,内部结构松解,线粒体嵴消失;内毒素可引起呼吸率降低,琥珀酸氧化减少,ATP 酶活力受抑制以及二磷酸腺苷(ADP) 的利用发生障碍,内毒素还使钙离子转位和钾离子转位发生改变。 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分泌受影响,使得肠道微生态系统控制不利,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的大量产生,对肝脏造成多种损害,又加重了肝脏病变。 当肝细胞受损时,巨噬细胞清除率降低,内毒素灭活功能降低,造成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血症又加重肝损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肝脏与肠道微生态系统这一生物调控系统失衡,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慢性肝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 大量资料研究发现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 表现为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显著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GNR) 显著增多,存在肠道GNR 过度性生长情况,且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文档评论(0)

muoy0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