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型火焰锅炉冷态试验
“W”型火焰锅炉冷态试验
黄文涛 集控一班 201181250214
[摘 要]本文介绍了巩义豫联发电厂DG1025/17.4-Ⅱ14型“W”型火焰锅炉燃烧技术特点及“W”型火焰锅炉冷态试验模化技术,根据其火焰为“W”型和燃烧对称的燃烧特点,对该炉的冷态试验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及分析,并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并对风速风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了解锅炉启动前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组织情况和燃烧系统的设备情况,寻求最佳的空气动力场,为锅炉热态燃烧调整和运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W”型火焰锅炉 燃烧技术 冷态试验
设备概况及其特点
巩义豫联发电厂4#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锅炉,双拱形单炉膛,燃烧器布置于下炉膛前后拱上,“W”型火焰燃烧方式,尾部双烟道结构。锅炉配有3套正压直吹式系统BBD4062型双进双出球磨机,筒分离24个引进FW技术设计制造的双旋风筒分离式煤粉燃烧器,错列布置在锅炉下炉膛的前后墙拱上
式中:W——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f——煤粉颗粒在炉膛中停留时间; u——炉膛中气流平均速度;H——炉膛高度;L——炉膛横截面边长。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近似模拟方法主要有纯几何相似法、斯林—纽拜法、燃烧器放大后移加炉底风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分别予以简单的介绍。
2. 1 纯几何相似法
这是一种最广泛采用的近似模拟方法。由于炉膛与燃烧器模型严格按实物几何比例缩小,从而保证了燃烧器出口边界条件与实物相似,使燃烧器附近的气流接近实际。
2. 2 斯林—纽拜法
为了模拟煤粉燃烧引起的气流密度和速度的变化,斯林—纽拜(thring-Newby)提出模型燃烧器出口截面按冷空气和着火气流密度之比放大的相似模拟方法,既按下式计算: 式中: f、f1——模型燃烧器和原型燃烧器的截面积; d0——送入模型燃烧器的气流密度;d1——炉膛特征温度下的烟气密度;L——模型缩小几何比例。该方法的物理本质,是将已着火并燃尽的烟气,全部从燃烧器送入炉膛,即进入模型燃烧器的是已燃烧完全的热烟气。
2. 3 燃烧器放大后移加炉底风法
该方法是柴考夫斯基根据“斯林—纽拜”法提出的改进模化方法,它用燃烧器放大后移的方法克服了射流初始段核心区尺寸与实际不一致的缺陷,用加入一部分炉底风的办法保证模型与原型的斯特劳哈数相同,使模型内气流更接近实际。
3 冷态试验的内容与方法
对于“W”型火焰锅炉来说,其燃烧特点是形成“W”型火焰,冷态试验时须抓住其特点――“W”型及其对称性,因此冷态试验内容应覆盖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各风门挡板的风量特性、炉内配风均匀对称性、燃烧器的流体动力特性、影响炉膛充满度的各种因素,其次,“W”型火焰炉调整机构相对较多,所以对于“W”型火焰燃烧系统冷态试验的内容还需优化组合,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初步分析和讨论了冷态试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锅炉烟风系统的静态检查
检查各层燃烧器的安装情况;检查燃烧器二次风门挡板开度指示一致性;检查试验测点的安装情况,消除所有缺陷。
一次风测速管标定
开启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将所有一次风关断挡板和分离器出口气动门全开,用标准毕托管对每根一次风管的风量进行测量(按网格法进行),同时分别读出背靠背(BS-I)固定测速管的压差值,计算背靠背(BS-I)固定测速管流量系数,分3个工况下做,最终求得一个平均流量系数,结果如下:
一次风测速管标定结果
测速管编号 修正系数K 测速管编号 修正系数K 测速管编号 修正系数K A1 0.868 B1 0.866 C1 0.895 A2 0.840 B2 0.818 C2 0.866 A3 0.850 B3 0.853 C3 0.874 A4 0.872 B4 0.867 C4 0.860 A5 0.812 B5 0.860 C5 0.823 A6 0.855 B6 0.835 C6 0.834 A7 0.837 B7 0.857 C7 0.822 A8 0.846 B8 0.869 C8 0.849 从测速管标定结果可以看出,标定系数K比较理想,因为测速装置所处位置直管段较长,各管内气流分配基本一致。
一次风量的调平
A磨一次风调平后
粉管编号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标定系数K 0.868 0.840 0.850 0.872 0.812 0.855 0.837 0.846 风温℃ 36.4 36.4 36.4 36.4 36.4 36.4 36.4 36.4 差压Pa 280 270 265 270 285 290 290 280 风速 m/s 19.1 18.1 18.2 18.8 18.0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