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ppt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第一节 结构、规划结构 结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可转换性和图式表现性是结构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规划结构: 城市规划结构包含有规划对象全部的构成要素,反映各系统在构成配置与布局形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关系,同时可以在定量要素方面用图表、在定性要素方面用文字、在空间形态方面用图形来表现。 第二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住宅区的构成要素为: 用地——(用地规模与配置) 设施——(设施分级与布置) 空间——(空间层次与组合) 景观 ——(视觉景观与形象) 四部分 四方面内容 用地规模与配置 基本要求:为使住宅区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般要求住宅区的人口或用地达到一定的规模。 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新建住宅区尤为重要。 1994年颁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可以作为城市住宅区用地规模的参考。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 区 组 团 户数(户)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用地配置: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层数等等。 住宅区的用地配置考虑其职能侧重、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活、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 区 组 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15~25 12~22 6~12 3、道路用地(R03) 10~18 9~17 7~15 4、公共绿地(R04) 7.5~18 5~15 3~6 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住宅区规划用地配置会有变化的情况: 1、土地的立体化和复合化利用,如开发地下空间、对地面进行公共空间分层开发利用。 2、区位不同可导致住宅区用地配置不同。在市中心区或周围已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供使用,住宅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比重可适当降低。 3、居住对象不同。 居住密度 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 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人口密度 住宅区人口密度(毛)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区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住宅区人口密度(净) =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 (人/公顷、万人/平方公里) 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300~800人/公顷 在人口密度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区应考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的利用方式。 人均用地 人均住宅区用地 =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 (平方米/人) 建筑密度 住宅区建

文档评论(0)

nfv0506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