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州智达联考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神州智达2016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一)
语文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C B D D A D 一、现代文阅读
1 C(张冠李戴,“权利与义务”划分清楚的是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模糊的。)
2 B(因果倒置,“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是结果。)
3 D(理解不当,所有人都要先修身)
二、古代诗文阅读
4 D
5 A(“除”表示授予官职。)
6 D(没有根据,“因此惹得皇帝生气而被罢免了官职”与原文不符。)
7(1)李祥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府尹,府尹吃惊地问:“皇上的命令不属实(没有实据)吗?”李祥说:“即使因为这件事犯罪被贬谪了,我自己也心甘情愿。”)“具”“白”“即”“坐”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韩侂胄依仗自己有功劳,因被丞相赵汝愚压制,整天谋划提拔自己的同党做台谏,来排挤赵汝愚。
(“恃”“为…所”“日夜”“摈” 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8(1)表现了梨花洁白、繁盛的特点。(2分)
(2)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雪喻梨花,写出梨花之“淡白”;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柳叶的深青之色衬托梨花的淡白。“花满城”极言梨花9(1)苏诗以写梨花为主,借雪喻梨花,表达美景易逝、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3分)
(2)杜诗以写雪为主,以梨花喻雪,表达孤单寂寞之感和物是人非的感慨。(3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10(1)黑云压城城欲甲光向日金鳞开忳郁邑余侘傺兮穷困乎此时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A错在原因不当。此山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形,如⑦段有相关描写;二是从贾伦死后,有很多人前去自杀。另外,“跟着自杀,于是它成了死亡之山”也不准确。虽然有很多人跟着自杀,但死掉的很少。B项错在目的,王仁要登山,目的是一探究竟,想见仙姑。“让人们知道关于此山的传说都是骗人的,使自己以此来闻名天下”只是登上山,见了真相后的想法。E项“直接引出了王仁探山的情节”的说法虽然不算错,却也不很准确。因为王仁是听到了许多传说之后才想登山的。故此项给1分。)
11(2) ①迷信:对神神鬼鬼的事情深信不疑。
②固执:不听客栈老板的劝告,铁了心要上山。
③勇敢(不畏惧):不畏山高险恶与涧深,使出浑身解数往上爬。
④虚荣:揭开了“生死一线牵”神秘的面纱,急于下山以闻名天下。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3)①点明王仁出发的时间,同时暗示王仁决心之大,及其所感到的前景之美好。
②写出了日偏西时阳光的特点,同时暗示王仁看到石碑时的失望心理,他的狂热已经消失。
③表现石碑周围的环境,用小花象征了碑文思想之美,及其对人生的启迪。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4)参考答案
示例一:是偶然的。
理由:①虽然“生死一线牵”是险绝之地,但并非必死之地。“死在山上的人屈指可数”,许多人能上去也能下来。
②王仁年轻有胆量有毅力,克服艰难险阻爬上去了,按理说可以攀上也可以顺利下山。
③王仁摔下去,只是因为“一不小心”,如果他小心一些,就安全了。
示例二:是必然的。
理由:①王仁对客栈掌柜的提醒置若罔闻,且“大笑着保证”安全回来,已预示了他必然因为狂躁而导致不小心。
②王仁到达目的地时,日已偏西,而他却“只想着赶下山去”,则回程必然摸黑赶路,这是必死之行动。
③王仁下山时,疲惫,匆忙,焦急,不冷静,很难度过险绝之地。
(共8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E给1分。(A项错在说法不准。他与薛定谔只是共同研究的关系,文中没有说是师生关系,也没有说明他是在他们两个的指导获得博士学位的。C项错在前后颠倒,被称为核武器研制“台柱”是在调进北京第九研究所之后。E项“其思想、其贡献一目了然”的说法正确,但有点夸大。给1分。)
12(2)①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
②在北京第九研究所,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倡导“粗估”法则,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③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后,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所研究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3)①在内容上,突出了彭桓武在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对彭桓武作了恰切评价和高度赞美。
②在结构上,周的话是对彭桓武一生的为人与事业的概括,使全文内容有了总括。
③在表达上,属于侧面描写。引用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的话,显得很权威,能增加文容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2(4)①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在国外已大有成就时,仍然回到祖国,并且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