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教案版
【书 名】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新编版
【作 者】刘勇主编
【出版社】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人文精神
1917——1949这段30年时间,两端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同时又是一个崭新的发展创造的历史过程。
一. 历史发展过程:三个十年
1917-1927: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胡、陈二人的文章作为理论先导,对文学革命的兴起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共同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新的高潮。与此同时,以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以崭新的实绩,显示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1928-1937: 通常也称“左联”时期的文学,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1928年前后,为适应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并得到了广大进步作家的积极响应。30年代初成立的“左联”等左翼文学团体,把这一运动推向高潮,使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现象与实际内容。包括茅盾等人在内,还有蒋光慈、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土、“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作家和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题材扩大了,很多作家注重反映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罪恶,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都市社会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主题深化了,革命者的形象和底层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形象塑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1938——1949: 通常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战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和影响。这一时期又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广大作家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宣传一致抗日和爱国主义思想。围绕抗日救亡这一中心主题,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创作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后一阶段文学分为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中国化,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探讨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由此引发了新文学前所未有的新主题、新题材、新形式,涌现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典型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显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重要成就。在国统区,作家的创作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动展开,出现了大量具有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陈白尘的《岁寒图》和《升官图》,钱锤书的《围城》,等等,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中国现代文学的30年,也是在激烈的文艺思想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从20世纪20年代的“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现代评论派”等,到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以及“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直至40年代的“战国策派”等,新文学的历史进程,伴随着各种思潮的反复较量,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文艺思想斗争的历史。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彩风貌与多重风格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冰心、许地山等的“问题小说”,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王鲁彦等的“乡土小说”,张资平、叶灵凤等的情爱小说,沈从文、废名等代表的“京派”小说,穆时英、施蛰存等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萧军、萧红等“东北作家群”的“黑土地小说”,李动人的“大河小说”,丁玲、周立波代表的解放区土改小说,以及张恨水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等等,
诗歌方面,“五四”初期即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思想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彻底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此外,湖畔诗社,沉钟社的诗歌,李金发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闻一多、徐志摩代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红书种草训练营课件.pdf VIP
- 西药二2017-孟定4月.docx VIP
- 西药综合:6月月考.docx VIP
- 干细胞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进展与展望.pdf VIP
- 2025乡关于“十五五”时期重点领域发展的规划建议.docx VIP
- 培训课件 -公务礼仪商务礼仪培训-公务礼仪培训.pdf VIP
- 2025年江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学-文化管理方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服装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方案.docx VIP
- 西药综合:4月月考.docx VIP
- 2.3+中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教学课件)地理中图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