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凝聚态论文

凝聚态物理前沿论文 物理学前沿领域——凝聚态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据70 年代中期的调查统计,从60 年代末到80 年代末,获诺贝尔物理奖的人数中,从事凝聚态研究的人数,超过了研究粒子物理的人数,接近总人数的一半,也居首位。凝聚态物理学得以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开拓上。在由原来传统的三维周期性结构,向着低维甚至非周期结构的发展中,所涉及到的理论也逐渐地趋于深化与成熟,从30 年代的晶体结构分析的唯象理论与固体的比热理论、金属自由电子论和铁磁性理论,发展到30 年代后的能态理论、电子衍射和X 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以及点阵动力理论。60 年代以后,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对称性破缺理论又占据了中心地位。以它为基础,建立了能态、元激发、缺陷及临界区域四个层次。与之相应,各种有序态的序参量、广义刚度、标度不变性、自相似结构等一系列新的概念随之诞生。此外,大量非线性课题相继出现,使凝聚态物理不仅在深度及广度上冲破了传统固体物理学,而且向着更深层次与更大的范围蓬勃发展。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新型研究就是硅原子纳米线的生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半导体硅表面精确制造磁性结构,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将通过对PRL上硅表面单原子纳米线研究的相关论文Above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in Mn-ion implanted Si与Magic Monatomic Linear Chains for Mn Nanowire Self-Assembly on Si(001)的研究,解读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归纳米线生长的方式,.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各种直径和生长方向的氢钝化硅纳米线的能量相对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为了比较硅纳米线的物理性质和理解在某些方向优先生长的原因,研究了沿着[100],[110],[111],[112]结晶取向生长的纳米线。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量子力学计算就是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原理去计算分子结构和分子能量(或离子),然后就能计算物质的各种性质。 从头算(ab initio)是狭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它是指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中子质量等少数实验数据去做量子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很慢,所以就加入一些经验参数,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牺牲计算结果精度。 广义的第一原理包括两大类,以Hartree-Fork自洽场计算为基础的ab initi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图1 图1是不同生长方向的硅纳米线代表性的截面。其中,第一张图中的几何体的所有侧面被4个[110]面所束缚而朝向[100]方向。第二张图中的几何体就像和那些以经验推断的较大直径的硅纳米线一样,朝向[110]方向,在[111]和[100]侧表面有六边形的截面 ,第三张图中的几何体朝向[111]方向,且所有侧表面都被[100]面所束缚。最后一张图中的几何体,与实验中观测到的最细的纳米线相似,朝向 在所有考虑到的硅纳米线中,表面的悬空键被H原子完全终止,以致于硅纳米线表面的每个硅原子被整合为四面体排布。每条线都被放置在一个四角形的超晶胞上,故纳米线被无限地沿轴向延长,且每条纳米线被分开得离它的周期性图像足够远(至少10?). a)不同生长方向的硅纳米线,晶胞内的原子数目和晶格参数如下图: 用第一性原理对块状硅做相关研究计算,得到:块状硅晶在[100],[110],[111],和[112]方向的晶格参数是分别是5.47 ? , 7.74? , 9.47? , 和6.70 ?。 结论:从块状硅晶到硅纳米线,[110], [111], 和[112]方向的晶格参数,沿着轴向方向有一点延长,而[100]线的长度沿轴向方向有轻微波动。 b)生成热的研究: 利用块状硅晶和气相氢分子作为参考系统计算了硅纳米线的生成热(假设有足够多的氢气通过硅晶表面), 这是生成热的定义,Etot是硅纳米线的总能量,Esi是块状硅晶中每个原子的总能量,EH是氢气中每个原子的总能量,nsi和nH分别是是硅纳米线中Si原子和H原子的数目。图二是计算得到的不同生长方向的硅纳米线的生成热 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直径小于1nm的纳米线来说,不同方向的生成热彼此接近,显示了在这个尺度范围内没有择优生长方向。随着线的直径的进一步增长,择优生长方向变得清楚明显。硅纳米线在[100]方向的形成用了大部分能量,而[111]和[112]方向与最小的生成热相符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