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讲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讲提纲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 戴冠青 一、美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美学? 1、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三百多年历史。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Aesthetik)这个专门术语。他认为应成立一门新的学科研究感性认识,这门专门的科学即美学,其实就是感觉学。 鲍姆嘉通的“美学”研究以下问题: ①什么样的感性认识才构成美? ②这种感性认识,如何安排才算美? ③这种感性认识如何构成表现美? 2、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意见: 第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当中的美。 第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美学即美的艺术的哲学。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 第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对象是艺术,是现实美,美学即是艺术观、艺术规律。他认为“美即生活”。 第四、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如布封的“距离就是美”,克罗齐的“直觉即美”,里普斯的“移情说”。主要研究在审美经验中的主体心理活动,美学就是分析这种审美经验的学说。 3、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①美的问题; ②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③艺术问题。 4、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①集中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及美感; ②从审美上研究艺术,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 1、时代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真实、向上、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如《两棵树》。反对虚假、颓废、低级、下流的审美情趣。 3、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三)怎样学美学?(P12—13) 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客观唯心主义美论) 应注意: ①区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探寻美的普遍性;(美学的哲学化) ②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许多美的范畴) 2、康德:“美是主观的”,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这种判断是一种情感判断。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美的形式应符合主观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并引起它们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美是无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为一切人所喜爱。 应注意: ①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 ②美是主观的,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和情感之中; ③美感是一切人都有的“共通感”,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客观唯心主义美论) 与柏拉图“美是理式”的比较: 相同:都把美的根源归于理念(精神)。 不同:黑格尔是辩证论者,他的理念与实在统一,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黑格尔的“意蕴”说:即艺术中的内在精神。 注意其辩论法思想: ①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③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 4、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主观唯心主义美论) (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1、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达芬奇: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美在于物体或人的比例和谐。 3、荷迦兹:事物的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的特征, 彼 此矫正、共同合作产生美。 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缺陷:研究方法上的机械直观倾向。 4、博克:美是事物的某些客观属性作用于感官而获得的愉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缺点:混杂美感和快感; 论证上有感觉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5、狄德罗:“美是关系”,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唯物主义美学) 实在美:事物本身形式安排关系的美; 相对美: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相联系中所产生的美。 缺陷:缺乏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带有机械直观的性质。 (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1)原因:①美是可爱的生活; ②美是活生生的生活。 (2)表现:①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三种情况); ②自然美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 (3)进步意义:

文档评论(0)

nbc15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