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料(吐血整理版).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复习料(吐血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答:总的来说,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谏逐客书》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鵠落,可谓骈体之祖。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以下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①文采飞扬,辞藻华美。突出表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赋句式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铺采摛文,排比铺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 “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在这封信里,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表达了自己遭受宫刑后极端痛苦的心情,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在情感上激愤沉郁,意志上坚定不屈。语言上将叙事、议论、抒情交融为一体,修辞手法运用浑然天成,辞气沉雄,磅礴激越,感人之至。《报任安书》虽未收入《史记》,但却是学习、研读《史记》,了解司马迁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章 ①痛苦羞辱,沉郁愤懑的情感最富感染力 天汉二年(公元前99),47岁的司马迁因李陵一事惹怒汉武帝,官吏以“惑上”之名对司马迁处以宫刑。宫刑与其说是一种刑罚,更不如说是对人格的巨大污辱和对精神的毁灭性摧残。他既深切感受到身体遭受摧残的痛苦:“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又深切感受到宫刑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和毁灭性损伤:“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自己和李陵连喝过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只不过为李陵说两句公道话,却遭来横祸,事后,普天之下不光没有一个人同情自己,而且自己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这是怎样的哀痛!是怎样的委屈!是怎样的悲愤难诉!太史公发出泣血之声:“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声声叹息均是泪,句句言语皆是血 司马迁承受着身体残缺所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内心煎熬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耻辱。惨痛的体验着人情的冷漠,世道的悲凉,所遭横祸的偶然性。所有的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对俗人说过。终于在这封信中不可扼抑地爆发了。“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穿透纸背和两千年的历史时空,依然强烈的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者至此,能不唏嘘? 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精神最能激励人 遭受宫刑后的司马迁就处于这样一种境地: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死去万事空,所有的荣耀、痛苦、名利、耻辱都会随着肉身的消亡而灰飞烟灭。而活着则要受到世人的嘲笑。无疑,此时选择自杀是解脱的最佳途径,他的笔下从来不乏从容就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并不缺乏结束生命的勇气,但他并未就死,而是选择了活下去,这是一种比死更难的选择。到底是什么让他选择活了下来? 不容忽视而又在《报任安书》中没有提及的一个原因就是:继承父志。孔子曰:“其父在,

文档评论(0)

qee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