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末复习指导中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
考试方式
开卷,课堂笔试,90分钟。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80%1、填空(每1分,共0分)
2、(每题1分,共10分)3、
考核范围
填空考核范围为:考核范围2分。
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若给材料,则须结合所给材料(从中引出观点,或以材料为论据)。
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如下:
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错别字2个以内。35-40分。
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错别字5个以内。28-34分。
3、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部分准确、但不全面,未完全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少有个人观点,举例基本说明问题,表达无大失误,错别字8个以内。21-27分。
4、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不准确,完全未针对题目要求(与所给材料)评述分析,离题跑题,或者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但基本照抄现成观点,无个人见解,且表达有误,语言不通,错别字8个以上。0-20分以下。
一.填空、选择见作业及客观题补充
二.问答题重点复习
宋学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和二程。张载发挥邵雍之学,认为天地万物与我同体,打通了“外王”与“内圣”之间的方便之门,也为格物致知的理学认识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二程兄弟则第一次将“天理”粹炼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纯理念,为宋学确立了“理”本体。构筑起宋学完整而严密的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的思想体系。
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天理”思想,将之视为最高范畴,“理”的表现是“气”,“气”又派生出万物,这样,万物之中皆含有“理”,即“理一分殊”。朱熹将形而上的“理”标举为牢笼宇宙的万物之本,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与宇宙秩序间的完全沟通,为伦理秩序的存在和永恒不变找到了哲学依据。以此为基础,朱熹提出了道德修养为一切人生根本的命题,描绘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人生图景,决定了宋及其以后儒士的内省性人生特征的发展趋向。
13、理学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在礼治秩序的长期浸染下,中国国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主奴根性。个体非得牺牲自我(“灭人欲”)以适应礼法的要求(“存天理”)。
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专心内求的学术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学风。外轻经济之事,空谈而鲜实用,一遇危难,即束手无策,给民族心理投下阴影。
再次,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积极的因子。以“内圣”为根本的立身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儒生们在道德规范下的主体意识。而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命题,导致了中国知识阶层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并将个体人格的完成,融入到大众群体人格的共同完成之中。又,理学家们强调“浩然正气”也为熔铸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14、简述古代中国文化三次集中南移的过程。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又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南移之势。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南移运动有三个十分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时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迁,迫使汉族士民大规模南移,中原文化随之南播,打开了南方经济文化的新局面。到唐初,南方已经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判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残破凋弊,加上紧随而来的藩镇割据和政局动荡,使士民再次大规模南迁。此消彼长,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笔。
第三个时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15、宋型文化有哪些特点?
宋代文化形态全面走向成熟,士人文化趋于柔美典雅,与此同时市俗文化也是全面开花,异彩纷呈。
宋代的文官政治,使文人的文化气质得以充分展现于各种文化形式之中。柔美细腻的宋词,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除此之外,宋诗的理趣瘦劲,宋文的舒徐委备,宋画的典雅精致、妙达趣旨,无不体现出宋型文化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特色。与之相呼应,宋代的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都是市井生活,带有一种特殊的野俗气息。瓦舍之中,百戏荟萃,杂剧、杂技、讲史、说书、说诨话、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等,无所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