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事迹及死难经过,学习爱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精神。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
3?结合语境,字斟句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第2、4节。
(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纪念”,现在写做“纪念”。“纪念”说明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回忆性的文章。“刘和珍”是本文描述的主体。“君”是作者对爱国学生刘和珍的尊称。从题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学生刘和珍的悼念与崇敬之情。《纪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2、明了背景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游行队伍抵达执政府国务院辕门时,早已戒备森严的执政府卫队突然向请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当天,年仅22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为了组织女师大的学生参加集会游行,不顾身患感冒,欣然前往,奋勇前进,行进在队伍的最前面,后来在执政府门前饮弹倒下。
惨案发生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严正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满怀悲忧愤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
3、梳理结构
全文共七小节,作者已经标明。七小节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节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第六、七节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第一部分(第1、2节)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这部分分两层,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第二部分(第3—5节)记述刘和珍烈士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这部分先依时间顺序,从平时(第3节)到遇害(第4、5节)。遇害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第4节)到遇害细节(第5节)。
第三部分(第6、7节)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请愿事件的意义,提醒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
4、感悟主旨
鲁迅先生通过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去创造一个理想的新世界。
(三)精彩语段赏析
1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尤”,副词,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深味”,深深地体味。“浓黑的悲凉”,“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悲凉”修饰“浓黑”,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现。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直面”,直接面对。面,动词,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
- 河南省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 河南省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河南省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
- 河南省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 河南省上蔡县2017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阅读理解选编(二).doc
-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河南省新乡市2016年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河南省信阳市2016届高三(上)第一次调研数学试卷(理科)(解析版).doc
-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解析版).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doc
- 2016年浙江中考科学考点专题精编:生活中的科学知识.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文)试题.doc
- 2016秋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快乐宝贝》教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秋一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 新人教版.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doc
- 2017中考必备英语短语.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doc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