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免疫调节(必修3)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⑧和⑨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种疫苗属于________免疫方法。 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2)皮肤、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1道防线。胃酸和汗液属于人体的第1道防线的分泌物,口腔粘膜也属于第1道防线。 (3)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4)由图示可知,②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⑥,⑥能分泌物质⑧,⑧可与抗原作用,⑧是抗体,故⑥为浆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④受抗原刺激后,经细胞分化或活化形成⑤,⑤类细胞能作用于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故④为记忆T细胞,⑨促进相关的免疫过程,故⑨为淋巴因子。 (5)接种疫苗是给予免疫系统一定数量的无害抗原,即细菌或病毒表面的一部分。接种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就将在若干年、数十年甚至终生保留免疫力,因此能够抵御以后的感染,并且应答更为迅速。 (6)人工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病原体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两个) (2)A (3)非特异性 (4)B淋巴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人工 8.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_______细胞;释放细胞毒素的是_______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_______细胞。 (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______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  ) A.乙肝 B.流感 C.艾滋病 D.红斑狼疮 解析:根据第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浓度高,可以确定为C项。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将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答案:(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 (5)巨噬 活性T 浆 (6)自身免疫 D 本章网络构建 解题方法指导(6) ——关于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ab=bd)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