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 1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目睹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遂弃医从文,立志于医治国民精神上的疾病。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等。 自题小像 1903年 步骤一 请同学理清结构层次。 第五节: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特写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 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执政府卫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 步骤三 以上我们围绕着刘和珍的形象进行了一些探讨,涉及到课文第一、三、四部分,下面我们来探寻一下全文的思路:这篇文章共七个部分,看看这七个部分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贯穿的? 关键: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两处需注意: 一处: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c、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教训意义。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念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 另一处: a、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b、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c、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结合语境引导分析:“无话可说”为何反复出现?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及文中另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相矛盾? 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即“悲”与“愤”,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探究鲁迅先生的感情变化(线索如何展开)   面对“三一八”惨案,面对被虐杀的爱国青年,鲁迅的感情是非常悲愤的,认为当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道:“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情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从中可见,鲁迅当时是何等悲愤,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作者的悲愤之情。 1、在探究悲愤之情时,先结合分析作者的笔触涉及了哪几类人,悲与愤的感情所指。 作者愤是愤于三类人:一是当局者,其暴行竟是如此之凶残;二是所谓的学者文人,其流言竟是如此之无耻;三是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愤于他们甚至将烈士的行动作饭后的谈资,愤于他们的麻木。 2、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愤又在何处? 悲悼死难烈士 悲忆交往经过 悲议意义教训 愤揭反动当局 愤斥文人嘴脸 愤批庸人麻木 浓黑的悲凉 快意于我的苦痛 化抽象为形象,使“悲凉”可感可触可视,且是极度的悲凉。 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血债必将血偿! 这段话有三层含义: 1、将更深入地体会并揭露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 2、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深感歉疚; 3、警告当局和流言家,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血偿。 4、品味语言:第四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 惊心动魄的伟大 指上文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 1、“赞颂说”—赞颂刘和珍等人的沉勇友爱、临危不惧。 2、 “反语说”—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与下文的反语一致。 文明 伟绩 武功 反语,讽刺了中外反动者对自己的暴力行径沾沾自喜的丑恶嘴脸。 8、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9、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第一部分(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为纪念烈士,二是为警醒庸人; 第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