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篇描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克隆抗体药物篇 报告人:周洪 学号:150820041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1.概述 2.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3.骨髓瘤细胞核免疫细胞的选择 4.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 5.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细胞克隆化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单克隆抗体(McAb) 1975年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将产生抗体 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成功建立了单克隆抗 体技术,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每个B淋巴细胞仅专一地产生、分泌一种针对某 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而肿瘤细胞可以无限 增殖,因此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或移植到体内 条件下分泌大量结构与特性相同的高纯度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最主要优点是可以用不纯的抗 原分子大量制备纯一的单克隆抗体。 Georges J.F. Kohler Cesar Milstein 1975年将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 成功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杂交瘤技术原理简述 动物免疫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动物免疫 动物体内的B 淋巴细胞在特定外来抗原的刺激下, 可以大量增殖变成浆细胞, 以分泌针对该抗原的抗体。 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 动物免疫作用就是用特定的外来抗原对动物进行一次或多次免疫,以刺激其能分泌对于该抗原的B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 从而得到大量产生专一反应的B 淋巴细胞。 细胞融合 B 淋巴细胞受外来抗原刺激后可以分泌抗体, 但在体外存活时间很短(最多两周)后即死亡。 而骨髓瘤细胞不分泌任何免疫球蛋白, 却能在体外长期存活。 如果将这两种细胞的特性结合起来, 就能得到既能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存活的细胞。 然而在杂交过程中必然将产生混合物, 因此就需要进一步筛选出其中唯一有用的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杂交瘤细胞由于继承了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双重特性。 能够合成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TK(胸腺嘧啶激酶), 故在HAT (H-次黄嘌呤、A -氨基喋呤、T-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可长期存活。 在历经2 周左右的时间后即可得到该杂交瘤细胞, 成为制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简易过程 过程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诱导融合 B-B细胞 B-瘤细胞 瘤-瘤细胞 选择培养 杂交瘤细胞( B-瘤细胞)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杂交瘤细胞 体外培养 小鼠腹腔内增殖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产生 单克隆抗体示意图 单抗纯化方法: 盐析 凝胶过滤 离子交换层析 亲和层析法 辛酸沉淀法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注意事项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细菌、霉菌、支原体、细胞) 根据实验的目标及时进行细胞的检测与筛选,(ELISA、IFA、凝集、中和,……) 对筛选得到的阳性细胞克隆进行早期单克隆(有限稀释法) 在单克隆细胞建株过程中不定期验证检测 防止单克隆细胞过度生长 、老化、死亡 单克隆抗体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1.T细胞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2.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3.肿瘤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4.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5.生物制剂的单克隆抗体侦检试剂 6.环境和食品卫生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