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压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预压方法

共42页 第五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 5-1概述 路基防护的一般规定(6条) 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路基稳定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支挡加固的综合设计。 路基支挡结构设计应满足在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下支挡结构的稳定、坚固和耐久;结构类型选择及设置位置的确定应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结构材料应符合耐久、耐腐蚀的要求。 在地下水较为发育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地下排水措施的综合设计。在多雨地区,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筑的路堤,应采取坡面防护与截排水的综合措施,防止边坡冲刷破坏。 防护支挡结构应与桥台、隧道洞门、既有支挡结构物协调配合,衔接平顺。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边坡临时防护措施,边坡临时防护工程宜与永久防护工程相结合。 5-2坡面防护 二、工程防护措施 3、护坡 1)干砌片石:坡度1:1.25的土(石)质路堑边坡,厚度25mm。 2)浆砌片石:坡度1:1的易风化路堑边坡,厚度25mm,砂浆强度不底于M5。 3)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石料缺乏地区。 4、护面墙 是浆砌片石的破面覆盖层,用于封闭各种软质岩石和破碎岩石边坡。坡度1:0.5。 单级式和多级式(高度) 拱式、窗口式(墙面形状) 设置伸缩逢和泄水孔 5-3 冲刷防护 一般规定 沿河地段路基当受水流冲刷时,应根据河流特性、水流性质、河道地貌、地质等因素,结合路基位置,选用适宜的防护工程、导流或改河工程。 冲刷防护工程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上波浪侵袭、雍水高度及安全高度。基底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m或嵌入基岩内。当冲刷深度较深、水下施工困难时,可采用桩基、沉井基础或适宜的平面防护。 设置导流建筑物时,应根据河道地貌、地质、水流特性、河道演变规律和防护要求等设计导治线,并应避免农田、村庄、公路和下游路基的冲刷加剧。在山区河谷地段,不宜设置挑水导流建筑物。 一、直接措施 1、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适用于允许流速小于1.2-1.8m/s的季节性水流冲刷。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不宜采用种草防护。 在沿河路基外的河滩上植造防护林带,树种应具有喜水性。 2、砌石或混凝土护坡 砌石或混凝土护坡适用于允许流速为2-8m/s的路堤边坡。 浆砌片石护坡厚度应按流速和波浪的大小等因素确定,并应不小于350mm。护坡底面应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反滤层。 3、抛石 抛石适用于经常浸水且水深较大的路基边坡或坡脚以及挡土墙、护坡的基础防护。抛石一般多用于抢修工程。 抛石边坡坡度和选用石料粒径应根据水深、流速和波浪情况确定,石料粒径应大于300mm,坡度不应陡于所抛石料浸水后的天然休止角,厚度不应小于所用最小石料粒径的两倍。 4、石笼 石笼防护适用于受水流冲刷和风浪侵袭,且防护工程基础不易处理或沿河挡土墙、护坡基础局部冲刷深度过大的沿河路堤坡脚或河岸。 石笼内所填石料,应采用重度大、浸水不崩解、坚硬且未风化石块,粒径应大于石笼的网孔。 5、浸水挡土墙 浸水挡土墙适用于允许流速为5-8m/s的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的河段。 浸水挡土墙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应注意浸水挡土墙和岸坡的衔接。 6、土工膜袋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膜袋适用于允许流速为2-3m/s的沿河路基冲刷防护。 土工膜袋可用于替代干砌块石、砂浆块石等修建堤坡、堤脚,构筑丁坝、堤坝主体,还可以用于堤坝崩塌、江河崩岸险情的抢护。 二、间接措施(导治结构物) 1、丁坝 丁坝适用于宽浅变迁性河段,用以挑流或减低流速,减轻水流对河岸或路基的冲刷。 丁坝长度应根据防护长度、丁坝与水流方向的交角、河段地形、水文条件及河床地质情况等确定,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不宜超过稳定河床宽度的1/4。 用于路基防护的丁坝宜采用漫水坝或潜坝,丁坝与水流方向的交角以小于或等于900为宜。 当设置群坝时,坝间距离不应大于前坝的防护长度。丁坝间的河岸或路基边坡所能承受的允许流速小于水流靠岸回流流速时,应缩短坝距,或对河岸及路基边坡采取防护措施。 丁坝的横断面形式和尺寸应根据材料种类、河流的水文特性等确定,坝顶宽度根据稳定计算确定。 2、顺坝 顺坝适用于河床断面较窄、基础地质条件较差的河岸或沿河路基防护,用于调整流水曲度和改善流态。 顺坝与上、下游河岸的衔接,应使水流顺畅,起点应选择在水流匀顺的过渡段,坝根位置宜设在主流转向点的上方。 坝顶宽度应根据稳定计算确定,坝根应嵌人稳定河岸内不小于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