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doc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摘 要:《枫桥夜泊》是体现了中唐诗人张继的羁旅愁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系统为出发点,将原诗及其三种英译文作为语料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把及物性系统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找出更贴近原诗内容和思想的译文,从而对译文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枫桥夜泊》;翻译
作者简介:杨柳(1992.6-),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王栋(1976-),男,吉林省梨树县人,汉族,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和语义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3
一、引言
中国古诗英译的局面一直是百花齐放,对其评判标准也一直是百家争鸣。随着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作为语篇分析的一种工具逐渐被认可,黄国文教授首先将它应用于古诗英译中。以此为基础,很多学者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古诗英译。本文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对张继的《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旨在把及物性系统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找出更贴近原诗内容和思想的译文,从而对译文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理论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是韩礼德在伦敦学派弗斯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的,该学派认为语言的功能由其性质决定。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承担着无限的功能(胡壮麟,2005)。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归纳为具有概括性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Halliday,1970,1973,1985)。广义上,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部分。经验功能主要由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和语态(voice)构成,它的核心内容是及物性理论。及物性理论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它用概念内容的形式把人们的经验编码,把人们的意识、所见、喜好、所想、所说等分成所干种过程,同时明确每个过程中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胡壮麟,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人类经验有六种过程:(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5)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Halliday,1994)。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动作者,和动作目标来表示。心理过程表示感知、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过程。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感觉者和被感知的现象。关系过程可以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识别类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这两个关系过程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环境式、和所有式(胡壮麟,2005)。后三个过程,由于在具体分析中涉及较少,此处不再详述。
三、《枫桥夜泊》原诗及及物性分析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依据,对《枫桥夜泊》进行及物性分析,如表1
(1)句是物质过程,“月”和“乌”是动作者,“落”和“啼”表示动作,“霜满天”是环境成分。(2)句是物质过程,动作者是隐含的作者,“眠”是过程,“愁”为目标,“江枫渔火”是环境成分。这两句诗融情于景,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明暗和动静对比,把诗人客居船上辗转难眠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3)句是关系过程,“寒山寺”是载体,“姑苏城外”为“属性”,中间的关系过程是隐含的。(4)句是物质过程,动作者:“夜半钟声”(关于“夜半”是“钟声”的修饰成分还是“到”的限定有待探讨),过程:“到”,目标:“客船”。萧条冷落的秋夜,这钟声反衬诗人的难眠,羁旅愁情被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
四、《枫桥夜泊》三种英译文及及物性分析
关于《枫桥夜泊》的英译文,版本众多,本文选择了广为流传的三种。为叙述方便,下面分别以许译(许渊冲)、文译(文殊)、王、约翰译(王守义、约翰???诺佛尔)代表这三种译文。为了便于比较,下面我们逐句分析这五种不同译文的过程类型。先看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一)月落乌啼霜满天
就过程类型而言,三种译文和原文都把“乌啼”作为物质过程。文译的过程类型处理完全与原文保持一致。许译将“月落”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