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doc
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赏析《瓦尔登湖》不同译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夏济安的《瓦尔登湖》译本和网上译本,从语序,词性转换几个方面出发,对比英汉语言上的差异,分析夏译文中的优势及其指导意义,进而避免英汉语言差异带来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夏济安;翻译对比;瓦尔登湖
通过这篇文章,笔者对夏济安翻译的《瓦尔登湖》和网上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此译作中,夏济安翻译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描述大自然的原始、纯真,令现代人心驰神往。译者也通过对汉语中词汇、语序、句子结构等的精妙把握,几乎成功译出了原作的精髓,让译文读者体会到原文读者的精神享受。
一、语序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序比较固定,反映了中国人逻辑思维的过程及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英语语序灵活,不一定按这一顺序排列:
例1:原文:“the lost pig which is said to be in these woods, whose tracks I saw after the rain?”
夏译文:“还是那头丢失了的小猪?据说它在这片树林里,雨后我见过它的脚迹?”
网上译文:“还是一只据说迷了路的小猪跑到这森林里来了?下雨后,我还看见过它的脚印呢。”
例2:原文:“I pursued with a paddle and he dived, but when he came up I was nearer than before. He dived again”
夏译文:“我划桨追去,它潜入水中,等它冒出来的时候,我和它愈加接近了。”
不难发现,例1这句原文中有明显表现时间前后顺序的词,如“is said”、“saw”、“after”。翻译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来排列,而不是按原文的描述顺序。“见过它的踪迹”这个事件发生在“下雨”之后,因此如果用汉语表达的话,应先译出“下雨”这个事件。此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此例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意合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意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而形合则是指词语和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严格按语法规则组句。例1中“is said”的连接用了被动语态的手段实现,译成中文则是简单的“据说”,“after”则是使用连词来表达时间上的逻辑关系。而例2则表明了在英文中涉及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句子翻译成中文时,还是可以对应的。
二、词性转换
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是综合型语言,一个显著特征是词缀丰富。这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使名词化现象非常常见。英译汉时,适当多考虑用动词,以静转动。
三、动词替代名词
例3:原文:“I had a companion in my fishing.”
夏译文:“我钓鱼有人作伴。”
网上译文:“我有一个钓鱼的伴侣。”
例4:原文:“set up his wild laugh”
夏译文:“狂笑了起来”
网上译文:“狂笑一阵”
例3中,夏将原文中的“companion”(N)译成“作伴”(V),而网上译文为“伴侣”(N)。很明显,“钓鱼的伴侣”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听起来就别扭。例4中,这里两位译者都把“wild laugh”(N)译作“狂笑”(V),把名词译成动词,就是为了突出动态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因此,在英译汉时,应多考虑用动词,表现出汉语的动态。
四、动词替代介词
例5:原文:“I have water from the spring.”
夏译文:“我汲泉而饮”
网上译文:“我从泉水中汲水”
例6:原文:“a man against a loon.”
夏译文:“一人一鸟正在对弈。”
例5、6中,两位译者都分别把介词“from”和“against”译成动词“汲”和“对弈”。“汲泉而饮”、“对弈”两词所表现出的动态效果不可谓不清晰,特别是“对弈”一词,把作者的经历形容成一场生气勃勃的下棋,场面感十足。此处,笔者在感叹夏先生的译文精妙之时,也羡慕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五、动词替代形容词
例7:原文:“to keep bright the devils door-knobs”
夏译文:“把那些鬼门上的铜把手擦亮”
网上译文:“还得活见鬼,把铜把手擦亮”
例8:原文:“I was nearer than before”
夏译文:“我和它愈加接近了”
网上译文:“我却愈加接近了”
例7、8中,两位译者分别将形容词“bright”和“nearer”译成动词“擦亮”和“接近”。此处需指出的是,夏把“devil’s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