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充满爱情杀手的国家”保卫爱情.doc
在“充满爱情杀手的国家”保卫爱情
萨赫德夫和他的“突击队员”仍然热切地相信,只有有爱的婚姻才是改变印度社会现状的唯一方法。他愿意和历史上的大人物相比,例如带领印度摆脱英国统治的甘地。
在德温特的眼里,洛丽塔是那么美丽。即便在课堂上,德温特也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看她。每天放学之后,德温特远远地看着她一步步地走过学校大厅,推开门,走远。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高中生的感情都是冲动而强烈的,印度也不例外。德温特想告诉洛丽塔他的倾慕,但他害怕。
终于有一天,德温特等到了机会。他走向洛丽塔的兄弟,“请把这个转交给你的妹妹。”德温特递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日子就在等待中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一天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了洛丽塔的声音,德温特足足沉默了一分钟。
“德温特,你还好吗?”洛丽塔打破了僵局。
接下来,他们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年们一样聊天,甜蜜又紧张。很快他们相爱了。
“爱情无罪”
“你简直侮辱了自己的名字。”当得知洛丽塔与德温特私定终身以后,洛丽塔的父母向她吼道。
洛丽塔和德温特出身于不同的种姓阶层,德温特比她低了一级。在印度,这叫做“逆婚”,绝大多数印度家庭都无法接受。尽管洛丽塔知道她的父母将会十分恼怒,但是她仍抱有一点希望,“也许他们能够理解”。
然而,他们没有。
“我向父亲坦白的那天晚上,他打我,折磨我,甚至威胁要杀了我们。”她说,“听到这些以后我特别难过。”
这对22岁的情侣并肩坐在BBC记者的面前,回忆起当时他们认为的唯一选择。
“我们决定以死殉情,因为我们走投无路,找不到其他的方法。”柔弱的洛丽塔言语中却带着与她的外貌不相符的坚定。
不过,事情还是有了转机。
“年满18岁的男孩可以选择我们国家的总理,那他为什么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呢?”
一天下午,在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中,一位嘉宾的话语吸引了这对绝望情侣的注意。
这位嘉宾是桑贾伊?萨赫德夫,印度“爱情突击队”组织的发起人。这位爱情的捍卫者看起来并不像一位骑士般勇武的侠士,相反,他是一个满头白发、面容沧桑的56岁男子。
萨赫德夫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大学期间,他曾参与多项政治活动,还担任过青年运动领导人。毕业后,他当了记者。随着阅历的丰富,他对现状的不满越来越深。
作为记者,他对印度国情思考得更多。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在印度10亿多人口中有40%年龄不到18岁,但自由恋爱却不是容易的事。“在印度,自由地爱上一个人带来了太多的问题。”萨赫德夫说,“我们的社会怎么能反对爱情?年轻的男女有着相爱的权利。印度已经成为充满着爱情杀手的国家。”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根据出身把人们分类,各种姓之间界限森严。这种制度虽已在1947年被法律废止,但种姓观念和习俗仍根深蒂固。在哈里亚纳邦、在旁遮普邦的山区或拉基斯坦省的沙漠,甚至在德里、孟买或加尔各答等大城市也不例外。警察与媒体对因种姓制度而导致的犯罪事件也是从不深究,得过且过。
和萨赫德夫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哈什?马尔霍特拉。20多年前,马尔霍特拉因拨错电话号码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然而,当马尔霍特拉第一次见到女孩家人时,却遭到对方的毒打――因为他属于低一级的种姓。后来,这对恋人不得不选择私奔。
就这样,两个厌恶种姓制度的人于2010年成立了一个组织,以“爱情突击队”为名,帮助因种姓问题而处于困境中的情侣逃亡,为他们提供避难所。这个组织现有六位主要成员,分别是律师、记者和人权活动人士。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口号:“爱情无罪”。
秘密避难所
对于洛丽塔和德温特来说,“爱情突击队”也许是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
萨赫德夫和他的同事坐在一台旧电脑前。他正在“爱情突击队”的网站上收集求助信息。不一会儿,电话响起,他接起来:“这里是‘爱情突击队’,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一天24小时,求助电话响个不停,网站上留言不断。据马尔霍特拉说,平均每天有300个求救电话。
接到电话或网络求助信息后,“爱情突击队”会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去联系他们认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5岁的格温达急匆匆地穿过摩托车、驴车和行人组成的熙攘嘈杂的街道,站在地铁站的楼梯等待着。格温达是“爱情突击队”最年轻的成员,经常接受的任务是在地铁站接应逃亡的情侣,将他们带入避难所。为了安全起见,突击队会安排私奔的情侣先到达一个类似地铁站那样便捷的公共场所,接着打电话让他们转移到附近某个地方,再派人到那个地方接他们。
人流涌向地铁的安全闸。9点半,要等的情侣还没有到,手机也打不通了。格温达在约定好的地方来回走动,焦灼地一遍遍重拨,可还是没有人接听。“出了什么事?”他紧张地喃喃自语。
终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