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姓名风雅(外一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风雅(外一篇).doc

姓名风雅(外一篇)   灯下汲萃,遇见带有“庵”字的作者或将自己的书屋、居所称为“某某庵”的,就有好几处,想到《负暄琐话》里张中行老先生曾写过三位字■香的女史,不妨东施效颦一下。   查阅几款字典,“庵”字约略可释义为“圆顶茅屋”,亦说旧时文人多用此字作号或书斋名的。追根溯源,中国人取名字历来大有讲究,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姓名亦然吧,现代人读书识字以后,除用生养者父母赐予的名姓之外,而另择笔名,多少含有一点风雅或别有一番寓意也未可知。赘话少叙。   一   先说止庵。止庵顾名思义是笔名,2000年以前,我买过他的一本随笔《俯仰集》,记得是和车前子《手艺的黄昏》、鲍尔吉?原野《一脸阳光》等并列为“散文星座”丛书中的一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书中内容似乎显得有些繁芜驳杂,驳杂的益处是于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作者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全书49篇文章,大都作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有深植于记忆里关于故乡的《我的父亲》《故乡的话题》《我的哥哥》等;有关于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如《来世与现世》《子在川上曰》《在死与死之间》;有书序跋语如《樗下随笔序》《〈关于鲁迅〉编后记》等;更多的是议论性文字,如《原壤孺悲》《迂阔之论》等。彼时我对止庵的名字并不熟悉,他有何著作我也知之甚少,但不知为何将此书淘了回家。他的文章有知堂遗风,某些读书随感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纵贯古今,穿透社会人生,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发人幽思。   忽忽一二十年过去,止庵的名气大了起来,不仅因为他是著名诗人沙鸥的儿子,和学工科的父亲一样“弃医从文”,而在于他“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谷林语)。《庄子?德充符》有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止庵之名即源于此。他说,“止”是时时告诫自己要清醒、不嚣张、悠着点;“庵”是他想象中读书的所在之处,就是荒凉处的一个小草棚而已。迄今为止,止庵已出版《樗下随笔》、《周作人传》《插花地册子》《远书》等十多部作品,他所编校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废名文集”“杨绛作品集”等,已让众多读者熟知止庵,而似乎忘记他原名叫王进文。   二   再说傅月庵。宝岛台湾,初看并不惊艳,但那种内在的教养和书卷让人迷恋。除了一代代锲而不舍逐梦文学的人,其中有一拨资深访书、淘书、猎书、编书、写书人的功劳,他们爱书成痴,嗜读成狂,傅月庵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说这笔名来自英文Who Am I,这满地绿荫一片清凉的名字让人联想到古刹春意唐宋诗情。傅月庵本名林皎宏,曾任台湾远流出版社总编辑,人到中年事业顺遂却不假犹豫辞却出版公司总编辑的重要职位,而去经营二手书店,可见爱书成癖并不枉言。   去年冬天,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他的《生涯一蠹鱼》《天上大风》《蠹鱼头的旧书店地图》《我书》等作品。著述不算丰赡,几乎俱是书话文字。自言“逼稿成篇,非为稻粱谋,都是趣味耳”。展阅《生涯一?C鱼》,那一怀“浮生梦欺书不欺,情愿生涯一蠹鱼”的读书心情,让人生出诸多羡慕。喜欢傅月庵的文字,是因为淳素中见酣畅,绵邈中见情致,风行草偃,幽默有致。书人书事,一经落笔,便韵味深长,满纸生香。他藏书广,读书博,编书杂,朋友圈内是人所尽知的十足的书痴,书痴尤其痴迷旧书。凡来帝都,都要挤出闲暇,熟门熟路地直奔北京的琉璃厂、报国寺、潘家园等旧书市场,怕是比老北京还老北京,古书、典籍、珍藏、善本,凡心仪的一本也不会逃出他练就的火眼金睛,从京津沪等地抱回台湾的好书自然不计其数。古人有语“仆仆风尘缘何事,焦头烂额为买书”,这样一个痴迷旧书且兼有藏读写编等多种身份的台湾同胞,围炉听雪或者大风起时,我们倒是愿意不时能读到他的诸如《藏书有福》《我的老师和他的书》之类快意恩仇语淡情深的美文。   三   唐代一位出家后曾给自己的居所取名“绿天庵”的,便是著名大书家怀素。怀素俗姓钱,少年为僧,酷爱书法,因贫而无纸,故摘蕉叶练字,于是在其寺旁空地遍种蕉树。数年后,蕉叶飒飒,绿波浮动,染绿天空。 “绿天庵”之名便由此而来。   喜欢怀素的书法,于是知晓他诸如“盘板皆穿”“秃笔成冢”等故事,亦知他一生好酒,每每酒至半酣时,凡衣物、被褥、寺壁、院墙,无不书之,时人遂有“狂僧”之称。杜甫有“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傲视贵胄的狷介,而怀素饮酒则更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如此看来,这些醉酒而成的传世杰作,其酒神的魅力竟是不可低估了。   于书画鉴赏笔者是门外汉,但偶尔品读怀素的《自叙帖》《千字文》《食鱼帖》《北亭草笔》等各种传世名帖,犹如谒见绿天蕉影里,一袭僧衫的素师,酒酣兴发,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奥妙绝伦犹有不可形容之势。《苦笋帖》的内容尤为可爱,文字不多,仅十四字,即“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焕然积雪雨打芭蕉时,观此类书,对王僧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