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恽铁樵的医学编辑实践与启示.doc
恽铁樵的医学编辑实践与启示
摘要:恽铁樵不但是近代翻译家、小说家,而且是一位中医学家、知名编辑。他弃文从医后,转而创建中医函授学校,并于1934年创办《铁樵医学月刊》,其间知人善任,择稿严谨,注重实用,冀望启迪民众、改良社会,影响一时。
关键词:恽铁樵;《铁樵医学月刊》;大众化;中医药期刊
恽铁樵早年熟读科举经典,精通旧学,25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沪校前身),研习英语,接受系统的新学教育;此后在长沙、上海等地担任教职,并从事著述、翻译工作,颇有文名。“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在阅读恽铁樵翻译的中篇小说《豆蔻葩》等作品后,认为其译笔与林纾有异曲同工之妙。得益于张元济的赏识,恽铁樵于1911年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次年接任《小说月报》主编之职,至1917年底卸任。期间,恽铁樵经手推荐、编发过鲁迅、叶圣陶、张恨水等人的作品。他虽然在文坛呼风唤雨,但屡受丧子之痛等因素影响,最终选择弃文学医,钻研《内经》《伤寒论》等典籍;同时求教于经方大师汪莲石,后来挂牌悬壶沪上,尤其擅长儿科,时人称誉“小儿有病莫心焦,有病快请恽铁樵”。1925年,恽铁樵创建“铁樵函授中医学校”,1933年设立“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1934年1月,他又在上海创办《铁樵医学月刊》,该杂志由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出版,直至1935年12月停刊,两年总共刊发20期。
一、慧眼携才、“大说”办刊
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时期,拣选稿件即以慎重、严谨著称,故有“大说”的美誉。创办《铁樵医学月刊》时,他延续着稹密、用心的编辑风格,以期“我等当备一格,为民众增进医药常识”①,细微之处,虑及“学员众多,环境各不相同,或以公余之暇,研究医学”②。为此,《铁樵医学月刊》创刊号特列《学员须备参读之书》,医籍涉及伤寒、金匮、温病、本草、医方、解剖生理、细菌学等22类,使得函授学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③。
恽铁樵在期刊编辑过程中,向来不遗余力奖掖后学、扶植新人。进入医界后,他培养的中医药人才数以千计,学者皆以恽氏遥从弟子为荣。受此影响,《铁樵医学月刊》逐渐成为医学教育、学术研讨的重要园地。期刊虽由得意门生章巨膺主编,但恽铁樵运筹帷幄,承担着“引路人”兼“把关人”的角色。恽氏弟子顾雨时记述原委:“铁樵函授医学创办之明年,议印行月刊,铁师嘱巨膺君主其事”。④章巨膺1919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编辑近十年之久。1925年,他师从恽铁樵,医术精进,编辑水平更上层楼,并于1933年襄助打理“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主持教务。恽铁樵邀请章巨膺主持《铁樵医学月刊》期间,杂志始终沿袭着恽铁樵务实、谨严的编辑传统,后者也写作刊发了《国药功用发明之是与非》《夏令时病常识》《脉学新论》等文。章太炎早年弟子孙永祚,后来同样跟随恽铁樵学医。1934年以后,恽铁樵重听失聪、中风卧床,《铁樵医学月刊》许多编者话,即由孙永祚代师表达,如《发刊辞》《代恽先生作创办函授医学之意见》等,较好地体现出恽铁樵精通诗书、医文俱佳的特色。恽氏门人徐衡之、顾雨时、何公度、庄时俊等,先后参与《铁樵医学月刊》稿件撰写、编纂等工作,在恽铁樵的言传身教下,他们日后均成长为名医大家。
可见,《铁樵医学月刊》已然成为民国时期中医人才成长的沃土和阶梯。而作为《铁樵医学月刊》的创办者,恽铁樵一直为期刊雅致、精专的编辑风格“把关”,引领着这份医学杂志乃至近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走向。
二、融汇中西、捍卫传统
恽铁樵自幼精擅中国传统文化,步入医林后,坚决反对传统医学的大破大立。民国时期中医废存之争中,他挺身迎接挑战,创作《群经见智录》等著作,捍卫《内经》等中医经典。同时,他清醒认识到,亟待诠明医药学理,改进中医,正如他在《铁樵医学月刊》的自我评价:“予之医学是创作的,其实是刷新的”。⑤
恽铁樵接受过系统新式教育,因此,主办《铁樵医学月刊》期间,十分注重医学的翻译与引介,如第一卷第八号刊登了医界同仁刘郁周的译作《针治》。该文原作者为法国人乔治?苏理耶?德?莫昂特(原译为“苏列德摩郎”),后因出版《中国针刺术》一书一举成名,被誉为“法国现代针灸之父”。《针治》对于中国针灸疗法赞赏有加:“东方对于西方医学,有一最大之贡献焉。亦可谓对于科学上之一最要贡献,即对于一切仅属气运纷扰,并无内伤之各疾病,所施之治疗法是也。此种治疗,仅以针刺二三厘深,即可奏效,无须注射毒物,并极稳妥”。⑥此类译著在近代中医药期刊里较为罕见,显示出杂志编者的开阔视野。
面对民国时期新旧文化的交锋与中西医学的碰撞,恽铁樵一方面坚守维护着中国医学命脉,一方面努力尝试着中外沟通。如他在《医学盛衰之关系》一文中谈及:“因理论与事实相合,绝对不模糊影响,故能采取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此其一;因理论与诊治相合,故诊病即是读书,其医学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