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调节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轮机调节发展

中国汽轮机调节发展50年 1、五十年代初,我国汽轮机全部进口,由外国专家调试相应的调节系统,中国工程师、技术员无权改动外国专家整定的调节参数。 1956年,我国从捷克引进技术生产第一台6MW汽轮机,调节系统由外国专家指导及调试。 1958年大跃进年代,上海汽轮机厂按旧中国留下的美国西屋公司资料生产12MW汽轮机及25MW汽轮机。当时的液压调节系统完全按西屋图纸生产,由于资料不全及没有计算资料,机组投运后负荷大幅度摆动。与此同时,在原苏联援助下建立了哈尔滨汽轮机厂,按苏联图纸生产25MW、50MW及100MW汽轮机,当时该类机组调节系统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生产及调试的。 60年代初,中国人开始自行研究汽机调节系统。为了解决上汽厂调节系统不稳定,1961年在原一机部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建立了调节试验室,专门研究液压调节系统。在汽锅所及上汽厂技术人员合作下,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完全掌握了西屋型液压调节系统,解决了负荷摆动问题,使上汽厂当时生产的12MW及25MW机组得以稳定运行。 2、1963年中国开始自行设计125MW及200MW、300MW汽轮机。当时先进国家已从液压调节系统发展到电液调节系统,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当时一机部七、八局科技处组织了以汽锅所为中心的电液调节系统攻关小组,由汽锅所李培植工程师为组长。当时参加攻关小组的有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上海电气综合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当时研制了专用的晶体管PID调节器,低压电液转换器,霍耳功率变送器,测转速的磁阻变送器,并在功-频电液调节系统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1966年初我国第一套功-频电液调节系统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动力厂12MW汽机上投入运行,并进行了各种试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1966年下半年所有研究工作全部停止。在动力厂关心下,这套功-频电调运行了三年半,此间,我国工程师积累了汽轮机调节系统设计的宝贵经验。这表明了六十年代我国已掌握了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的设计技术,这套系统的投运,也代表了六十年代汽轮机调节的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966年日本刚刚起步研究电液调节系统。 3、七十年代汽轮机调节系统-AEH-国内研制生产的第一套汽轮机采用高压抗燃油的纯电调系统。 七十年代初,我国准备自己设计生产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当时机械部电力部二部六十万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60万千瓦汽轮机电调攻关课题及长叶片攻关课题。60万千瓦汽轮机电调攻关课题由上海汽轮机研究所李培植工程师为组长,组织了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仪表厂、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上海蓄压器厂等有关专家攻关,解决了采用高压抗燃油电液调节系统中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全部自力更生,采用国产电子元器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采用高压抗燃油的电液调节系统(AEH)。1976年3月在上海闵行电厂6号机(12MW)投运成功并运行了五年半,完成了二部六十万办公室下达的研制60万千瓦汽轮机高压抗燃油电液调节系统的中间试验任务。 这套系统应用运算放大器作为电液调节系统电气部分的主要器件,采用当时组装组件式结构,液压部分采用国产磷酸酯抗燃油,工作油压14Mpa。第一次应用电液伺服阀作为电液转换的伺服执行机构驱动汽轮调节阀。 这是我国第一套高压抗燃油模拟式电液调节系统(AEH),这套系统的投运成功,不但积累了AEH及EH的设计经验和运行经验,解决了调节系统容差技术,大流量电液伺服阀、抗燃油,采用抗燃油高压液压件,高压密封技术等技术难关,为我国300MW、600MW大功率汽轮机采用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提供了设计依据和关键技术。该系统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机械工业部科学大会奖励。这套系统也体现了我国七十年代汽轮机调节的技术水平。表明了我国已完全能自己设计生产大功率汽轮机的调节系统。 1981年9月,两部召开闵行电厂6号机我国第一套高压抗燃油电液调节系统连续运行五年总结大会,五年的运行实践证明:这套系统已经达到国外七十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 从1966年低压透平油的电液调节系统(电液并存型)到1976年高压抗燃油的电液调节系统(纯电调系统)投入运行,中间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十年,致使我国的汽轮机调节技术在七十年代比国际先进技术落后了。美国西屋公司的第一套AEH系统于1967年投入运行,并在1969年开始设计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EH-I。 4、八十年代引进汽轮机调节系统DEH技术,并成功进行国产化优化设计,从此,性能优良的中国品牌DEH系统走向市场。 八十年代初,我国引进300MW、600MW汽轮机制造技术,于1980年9月,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CMIC)、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CNEC)与美国西屋公司签订了大型汽轮机发电机组制造技术转让合同。但合同中只转让了DEH系统设计技术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