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的叔叔于禄.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叔叔于禄.doc

我的叔叔于禄    走出站口,对面钟楼上的大钟刚好“当当当”敲了三下,我稍微顿了顿,便随着人流涌向前面的小广场。这是张城吗?车站灰扑扑的,广场上走来走去的人灰扑扑的,两边慢腾腾移动的三轮车也是灰扑扑的,慢腾腾却又嗓门奇大,“突突突”、“突突突”,一叫屁股后便腾起一团黑烟。一切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我不自觉地摇了摇头。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怎么还到处是这种车?我上学的罗镇,街上跑的也都是这种车,连三岁的小屁孩都知道叫“三老爷”。我想打问一下去延安街秀才巷怎么走,又不敢停下来,不时有一张陌生的脸凑过来,操着土得掉渣的本地话招呼我:哎,兄弟坐车吗?优惠点。我知道这种老爷车很便宜,却不敢贸然跟他们走。第一次出远门,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心里自然有一些戒备,但总也躲不开这些人,躲开这个,又给那个拉住了。我觉得拉我的手都粗糙有力,像村里人挑东西用的那种木杈子。    “不坐不坐。”我对他们说。    不管对方怎么软磨硬缠,我始终不肯停步,坚决地摇头,并不假思索地用普通话回答他们。从踏上火车的那刻起,我就讲起了普通话,我想用这种通行于城市间的语言给自己撑撑面子,壮壮胆。当然,我讲得磕磕绊绊的,很吃力,就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舌头说。我觉得这种话还是很管用的,至少把我和那些背着蛇皮袋的民工区别开来了。    我不敢停下来问路,只能在人群的缝隙里穿来穿去。后来,我蓦地记起了一个名字,于禄。他是我的叔叔,就在这个城市做生意。    于禄叔叔离开我们村已经十几年了,一直没回来过,连清明上坟也不肯回。听说他是跟我父亲于福闹翻了才离开的,他嫌我父亲多占了爷爷留下的一孔窑洞,临走时气哼哼地说,从此我们各走各的路,一刀两断。每次说起这件事,我父亲总是唉声叹气的,说你那个倔驴叔叔错解我了,错解了。我对于禄叔叔没一点印象,对他们之间的恩怨也很茫然,我想我和叔叔即便在张城的街头相遇,肯定也认不出他来了。听父亲说,于禄叔叔这几年混得不错,楼房小车都有了,我们村几个在张城做工的还就数他过得好。春节前,我父亲从工地上回来,把于禄叔叔的手机号给了我,说是好不容易才打问来的,你得牢牢记住。我父亲说,这辈子你叔叔怕是不会理我了,你是他亲侄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将来有了事,他肯定会认你的。    广场南侧有座书报亭,玻璃上写着出租电话的字样,我想不如给于禄打个电话吧,便朝着那边快步走去。到了亭前,我跟里面的黄头发女人说了一声,便开始拨电话,连着拨了几次,电话里始终是一个冷冰冰的声音:您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我心里有些沮丧,但还是掏出一块钱递过去,黄头发女人摆了摆手,意思是不通不要钱的。我说了声谢谢,转身要走,忽然想起该跟她打问一下路。    “请问延安街秀才巷怎么走?”我操着普通话问。    “延安街,秀才巷?”黄头发女人说,“外地的吧,要不先买本杂志,买了我告诉你路。”    我心里很反感,但还是低下头,把目光落在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上,看到有一本《小说月报》,随即抽出来翻了一下目录,竟然有我要见的那个人的小说,便说这本我要了。黄头发女人脸上立刻有了笑,又拿起一本杂志,说这本也是小说,挺好看的,一并买下吧。我皱了皱眉头,但还是接过来翻了翻,很快又放下了。对方见我没有买的意思,脸又绷紧了,收了钱,说你去延安街的什么巷?我重复了一遍。    “你顺着这条街一直往下走,”黄头发女人说,“走到第四个岗楼,往北一拐,就是延安街。秀才巷嘛,我没听说过。”    我有些失望:“那你听说过王往老师吗?”    “王往?是个教书的?在几中?”    “他是个作家,不教书。”    “作家?”黄头发女人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现在谁还有时间看小说呀,我不认识他。”    “他很著名,”我打开那本杂志,“就是这个人。”    “没听说过,”黄头发女人又摇摇头,“你去问别人吧。”    我又要说什么,一看她那脸色,就闭了嘴巴,顺着这条街往下走,边走边打问,可人们要么不理睬我,要么就说不知道。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头倒是热心,可他说自己在张城住了大半辈子,不要说秀才巷了,就是延安街也闻所未闻。老头感慨地说,今天拆这条街,明天拆那条巷,拆来拆去的,谁知道呀。不过你说的这个作家,我好像听说过。我一下提起了兴致,这么说您看过他的小说?老头摆摆手,没看过,我是听我儿子说的。我说,那您儿子写小说?老头眼睁得多大,写啥小说嘛年轻人,小说能当饭吃?我儿子嘛,他在电视台当记者。我笑了笑,谢过老头,接着往前走,可越往前走,我心里越没底。    “兄弟,”忽然有人从我身后冒出来,“你去延安街?”    我不由地扭过头来,“你怎么知道我要去延安街?”    “兄弟,你和卖书那女人说的话,我都听到了。”这人满脸是笑,“走吧,我带你去。”    我不由一怔,长这么大,还没有一个大人叫过我兄弟呢。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