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蕉林的大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于蕉林的大师.doc

隐于蕉林的大师   林语堂在其所著的《苏东坡传》的序言里写道:“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时光流转,当一代大师成为人们仰望的对象,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竟也是如此贴切。   对于一个“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我狭窄的知识视野,显然很难理解他广阔丰富的精神世界。点滴的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但是,对花草自然的热爱所产生的经验告诉我,纵然只是采撷一朵小花、一片绿叶,也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绿意、草木之生机。那么笔下清浅的文字,就当是百蕉园里的一片绿叶吧,以青嫩的姿态,告诉人们此处有一个葱郁的世界。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芗城区天宝镇。天宝是林语堂的祖籍地,以盛产香蕉闻名,有“十里蕉香”的美称,纪念馆就在香蕉林深处。香蕉属芭蕉科植物,叶片颀长且宽大,从植株上方伸张开来,宛如一对对热情的拥抱。这种植物很让人好感,轻柔总是比冷漠让人愿意接近,更何况是连绵成片的香蕉相依相偎,绿意层叠而风情无限。若置换为一排排带剌的仙人掌,氛围应该是另外一种模样。   崇尚悠闲的林语堂,便是以一种相当悠闲的方式,在蕉林环绕的地方呈现。他仿佛刚刚写好一篇佳作,斜靠椅子上感受精神上的愉悦;又似对坐有远来之佳客,相谈甚欢,他正听得出神;也可能是黄昏时光,摆椅子在阳台上,欣赏“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雕像的设计者一定深谙林语堂的性情,以大师最喜欢的姿态展示其风采,充满鲜明的个性气息。   可悠闲的姿态,容易被误为懒散啊。林语堂就曾在《坐在椅中》一文提到,因为喜欢躺在椅中、“于不经意之间,将通俗文体写成潇洒文体……”以致“被认为是中国懒惰成家中最懒惰者之一”。自嘲的语气里,带着委屈和幽默。然而,林语堂纪念馆内所陈列的书籍、相片及生平简介等,强有力地证明这绝不是一个懒散的人,相反的,实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勤于做事者”。   当我们还在为英语成绩发愁的时候,上个世纪林语堂就以中、英文写作,在东西文化里自由徜徉。据资料介绍,林语堂一生写了60多本书,用英文创作、编写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老子的智慧》、《中国印度之智慧》等大量著作。其中作者本想以“抒情哲学”为书名的《生活的艺术》,于1937年在美国雷诺和希师阁公司出版,次年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再版四十余次,被译为十余种文字,在西方产生广泛影响。影响不只属于过去,我在弦歌书园买到的译本《生活的艺术》是2014年2月印刷的版本,这说明林语堂的文字不只跨越了东西方的空间领域,也在时间的维度上蔓延伸展。   做为一个融贯中西文化的文学大师,林语堂还具有出人意料的“理科才能”。纪念馆内展示他设计的使用机械装置添加牙膏的牙刷,图片上标注着各种英文标记,底下还有林语堂的中文签字。这全然是一张理科生设计的图案呀,竟然自出一位语言学高手。在“林语堂与他发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机”的图片前,更让我端详许久,充满疑惑和惊奇。想像不出他于繁忙的写作中,如何有精力研发打字机,又是怎么拥有如此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据介绍,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无须记字位、字码的中文打字机。1947年试制成功,1948年5月与默根索拉排字公司签定合约,转让制造权。他何以能够在文科方面如此出类拔萃,在理科才能上也毫不逊色?是悠闲的力量么?是安卧眠床的寂静和沉思,给他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么?真是一个元气淋漓难以理解的人啊!   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有他对书籍“失踪”的态度。当我们想要一本书,把手伸到书架上所存放的位置,却发现它已不翼而飞。此时林语堂的反应是这样的:“你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迷想你是否曾把它借给某人……好像一个小学生看见一只几乎被他捉着的鸟,忽然又腾空飞去了。这样一来,你的图书室会常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空气存在。”(《我的图书室》)没有焦急、没有慌乱、更没有发怒与责怪,他的语气里满是幽默的气息。看起来令人并不那么愉快的事情,他似乎乐在其中。这种超越寻常观念付之一笑的力量,就是大师所言的幽默家的微妙之处么?   当我用相机认真地拍摄一帧帧资料图片,竖起耳朵仔细地听讲解,忽然觉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那是大师幽默的提醒:“第一种虚假旅行,即旅行以求心胸的必进。”(林语堂《论浏览》)此刻,我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我着急地想多拍一些资料图片,多了解一些与大师相关的事迹,把旅行当做学习的课堂,以期有所增益。努力的态度诚然可嘉,可惜并不是大师所言的真正的旅行。   “旅行的真正动机应为旅行以求忘其身之所在”,这才是林语堂的主张。显然,此时我达不到这个境界。但这并不影响此次天宝之旅的趣味,因为所欣赏的对象有着丰富的内涵,且同行者又是各具特长与风度的良师益友、才子佳人。承认自己以旅行做为学习的契机,虽不及大师所言的境界,但欣于所遇,也是美好之行。   从纪念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