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八 治 疗 原则 去除病因,改善鼻窦通气引流、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同急性) 关键 开放OMC,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阻断病理变化中的恶性循环。 * 实际实施“三步曲” (一) 药物 (二) 上颌窦穿刺冲洗 (三) 手术 * (一)药物: 1.全身:抗感染药、抗变态反应药、中草药。 2.局部:减充血剂、抗感染药液、抗变态反应药液。 * 顾之燕:20%-52%的流感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也有增加。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鉴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以及革兰氏阴性肠菌感染占优势,推荐使用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第二三代头孢类药物。 疗程:急性鼻窦炎为10-14天,慢性鼻窦炎可用药21天。 * (二)上颌窦穿刺冲洗: ⅰ目的:穿刺冲洗出脓液,注入抗菌素,有利于炎症消退。 ⅱ适应症; ①慢性or亚急性者。 ②急性上颌窦炎已伴并发症or局部症状较重者 ③诊断性穿刺。 ⅲ方法: a穿刺部位(下鼻道,犬齿窝), b穿刺方向:同侧耳廓上缘, c穿刺力量:稍用力,旋转,落空感。 * * 记录 ①冲洗阻力:如阻力大提示(窦口严重阻塞、针尖在肿胀的粘膜内) ②窦腔容积(方法、临床意义) ③脓:量、性、气味 * 并发症: ①鼻出血 ②晕厥(昏厥) ③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 ④眶内气肿或感染 ⑤翼腭窝感染 ⑥气栓:心、脑 * (三).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或OMC病重,不可逆。 原则 切除患窦不可逆病变黏膜、建立鼻窦与鼻腔间长期稳定的通气与引流。 适应症 * 传统方式: ⑴上颌窦鼻内开窗术: ⑵上颌窦清理术(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O): ⑶筛窦切除术(经鼻内、鼻外、上颌窦): ⑷额窦钻孔术:用于急性或慢性急发症状重者。 ⑸额窦开放术(鼻内、鼻外): ⑹蝶窦开放术: 鼻内窥镜手术 FESS﹝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 ES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 目前广泛开展的方式: * 1.开放OMC。 2.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尤其是中鼻甲,把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作为改善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黏膜防御功能的恢复去抵御外界病因的侵袭来防止复发。即通过小范围的或局限性的手术来解决广泛的鼻窦病变,把传统的根治术或破坏性手术发展成功能性手术。 原 理 * 3、疗效: 上颌窦鼻内开窗术后约60-70%的病例造口闭锁。 上颌窦清理术后复发率12-45.2%,有效率为40-79.9% 。 前田太郎(1981):约60%术后3—6月复发,18%痊愈,36%改善。 ESS及FESS有效率达90%。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录像 * * * * * * * * * * 慢性鼻窦炎 (Chronic sinusitis) * 要求:掌握慢性鼻窦炎的常见症状,治疗原则、 方法,鼻窦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式。 熟悉诊断要点,CT特征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 *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 一:概念 按病理学分:鼻窦黏膜存在明 显的持续的不可逆的损伤,通过保守治疗难以解决的炎性疾病。 按病程分:Kennedy提出感染持续1天 3周 3月 1993年国际鼻窦疾病会议将慢性鼻窦炎定义为: 症状和体征持续8周以上;或反复发生的急性鼻窦炎每年发作4次以上,每次至少持续10天(即4次x10/天 )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 二:病 因 ㈠细菌感染 需氧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链球菌 厌氧菌: 7%-80%可分离出厌O2菌。 G—菌: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约1/3患者革兰阴性肠菌培养阳性。 常为混合感染! * ㈡ OMC (Ostiomeatal complex)阻塞:长期影响鼻窦通气引流的鼻腔疾病及解剖异常:(阻塞性鼻窦炎) · * * * ㈢粘膜纤毛功能障碍 原发性: Kartagener综合症(不动纤毛综合症) 囊性纤维病 继发性: 鼻粘膜纤毛上皮及粘液毯运动方式 * ㈣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缺陷 Ⅰ型变态反应 Ⅲ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