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电气竞争优先权打造真正的制造商.docVIP

中电电气竞争优先权打造真正的制造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电电气竞争优先权打造真正的制造商

中电电气竞争优先权打造真正的制造商 曾经在世界各地看到“Made in China”而兴奋不已的国人,当意识到“中国制造”是为她人作嫁衣时,振臂齐呼:要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变成“中国品牌”! 从“Made in China”到“China Brand(Create)”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许多企业家认为过去的失败是因为只重视生产而不重视营销,制造商有如醍醐灌顶,打起了轰轰烈烈的营销战。巨资投放广告、恶意降价、拉拢经营商、炒作事件………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只要能造“势”,不怕花钱费力。结果呢?血肉横飞,群雄俱伤。要在激烈的营销战中立名树牌,异常困难,往往胜少败多。探本穷源,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制造商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营销环节,而忽视了根本的生产,即使花钱在市场上买了“名气”,却因名不符实而遭到客户唾骂。 制造商与经营商相比,制造能力是他的优势,如果重视营销轻视生产,则犯了舍本逐末、舍长取短的错误。纵观位居世界500强的制造企业,哪一个没有强劲的制造能力作后盾?营销手段是拳脚功夫,可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制造能力才是内功,才是企业扬名立业的根本。只有内外兼修,方可功成名遂。真正的制造商品牌,其根基必在制造环节,只有拥有具备竞争优势的制造能力,才能打造出长盛不衰的品牌! 1969年Skinn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制造——公司战略缺失的一环》,引起人们开始关注制造战略。Hofer和Schendel(1978)认为制造战略可以通过协调作用来发展独特的能力和创造竞争优势,Cox和Blackstone(1998)指出制造战略应支持业务的整体战略定位并提供竞争优势,Santos(2000)提出制造战略是基于一定的竞争优先权而成为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意识到,制造战略对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竞争优势是品牌的重要支持,没有竞争优势难以创立品牌,没有竞争优势的“品牌”难以立足。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将品牌的支撑点放在制造领域是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因此,通过制造能力创造竞争优势,是制造企业树立品牌的优先考虑途径。 有人不禁会问,中国企业接了许多国际生产订单,不正说明中国企业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为什么在国际上仍没有真正驰名的中国品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却经不起推敲。试问,中国制造企业的真正优势在哪?说来说去,最大的优势还是成本,并且是廉价的人力成本。盘根究底,老外是觉得中国人的劳动便宜,令人心痛。不得不承认,在当前形势下,这是一个必然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延续。但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中国制造企业应该敲醒警钟,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创立自己的品牌。 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制造领域,Skinner(1969)提出的制造任务的概念被Leong(1990)等学者描述为竞争优先权(competitive priorities),竞争优先权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以一种竞争优先权作为手段采用单一制造战略,也可以以同时关注几种竞争优先权实施混合制造战略,但制造战略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目前学术界还没对制造竞争优先权的组成要素达成一致认可,但回顾前人文献,发现成本(cost)、质量(quality)、履行交货(performance delivery)和柔性(flexibility)被普遍关注,大多数学者(Skinner,1969;Fine and Hax,1985;Leong,1990;Ward,1994;Spring and Boaden,1997;廖春良,2003)认为四者都非常重要,一些学者(Utterback and Abermathy,1975;De Meyer and Ferdows,1991;Horte,1991)仅强调其中的几个要素,还有一些学者(Fine and Hax,1985;Leong,1990;廖春良,2003)认为可以增加其它的一些内容作为竞争优先权要素。跟随主流观点,作者亦认为成本、质量、履行交货和柔性是最为重要的四种竞争优先权要素,应该作为制造企业创立品牌首选的落脚点。 事实上,已有一批成功的中国品牌是以竞争优先权作为落脚点,如海尔、TCL、华为、同仁堂、中粮、娃哈哈、李宁、蒙牛、雕牌……可喜地看到,中国制造企业日益成熟,正在不断地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先权,形成竞争优势,打造品牌。在众多案例中,不妨选取一家成功的制造企业进行分析,窥探他们是如何通过竞争优先权获得成功,从而为不断努力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中电电气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形式经营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拥有电力变压器、太阳电池和绝缘防护材料三个生产基地。中电电气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