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题库.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李成会 (唐山师范学院) 前言 在无脊椎动物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分别学习了各门动物的特征,更了解了它们在漫长进化道路上留下的足迹。 1、细胞排泄 1)什么是细胞排泄? 原始动物类群的特定细胞器,或几种细胞器共同协作,可通过体表排出代谢废物。 1、细胞排泄 典型代表——伸缩泡 伸缩泡的结构: 单层单位膜 收缩细丝 收集管 排泄孔 1、细胞排泄 许多栖于湖泊和海洋的原生动物以及某些海绵动物具有功能上作为排泄器官的伸缩泡 。 在原生动物肉足纲、鞭毛纲和纤毛纲几乎都有伸缩泡构造,但在寄生的肉足虫、鞭毛虫及海洋自由生活种类中缺少。海绵动物的领细胞中具有伸缩泡。 腔肠动物没有特别的排泄器官,直接由体壁外胚层细胞排泄到水中,或由内胚层细胞排入消化循环腔中。 2、原肾管 1)原肾管的特点: 外胚层内陷形成 一端开口—盲管 细胞内管 2)原肾管的结构: 焰细胞:帽细胞、管细胞 2、原肾管 原肾管由动物体外胚层陷入体内形成,是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在线虫门中有一些较高等的类群,如寄生生活的蛔虫等,原肾型的排泄系统特化为侧管式,因为其形状为“H”形,也称H型系统 。 3、后肾管 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动物体具备了真正的体腔,它们的排泄器官也进入了后肾管型的时代。 3、后肾管 软体动物有结构相当复杂的肾,其上半部分呈海绵状,富含血管;而后半部构成排泄管。 以蟹为代表的甲壳动物具有触角绿腺,是位于头部的肾小囊,浸泡在血淋巴液中。 3、后肾管 由于后肾管开始从血液中接受排泄物,使进入管内的体腔液代谢废物浓度大大升高,加之重吸收作用的出现,肾管中的液体与体腔液很不相同,就此可称为尿。 在较高级的类群中,后肾管的不同位段还分化出不同功能,有可能为器官分化的雏形。 比较后肾管与原肾管 后肾管与原肾管的主要区别: ①原肾管为一端开口的盲管,而后肾管两端开口,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或隔膜上),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② 原肾管是由管细胞构成的细胞内管,而后肾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所围成的。 4、马氏管 马氏管是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的排泄器官。 棘皮动物为皮鳃。 除以上所述的四大类排泄器官外,无脊椎动物还具有形式多样的辅助排泄机制,如涡虫纲无肠目的中央吞咽细胞团,环节动物的黄色细胞等。但它们并非在排泄器官发展进化的主线上,在生理上也仅为辅助作用。 * * 排泄是动物体进行新陈代谢重要的机能之一。排泄系统是动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排泄系统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2)为什么要称之为细胞排泄? 这种方式由于不涉及细胞间协作,整个排泄过程均由单个细胞完成,因此称其为细胞排泄。 草履虫伸缩泡 纤毛不断扑动,产生负压 驱动体内废液从小孔滤过进入原肾管 原肾管的焰细胞 后肾管的特点: 系来源外胚层 两端开口: 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管是由一层体腔上皮所围成的 河蚌的内部结构 昆虫的马氏管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