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生态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docVIP

“徽州文化生态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生态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调查报告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 工作进展实地调查报告 为求比较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近况,特别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挂牌后的工作进展,我们于7月14——18日、8月12——15日,参加了省文史馆组织的实地调查,分别对黄山市的黟歙二县、宣州市的绩溪县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江西省文史馆、上饶市政府和文化局派员参加了在婺源的调研和座谈。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是继闽南成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1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分别给原徽州府所属的黄山市及宣州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颁发了实验区牌子,安徽省省长王三运、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等参加了这一仪式。可以说,徽州文化生态的全面保护已被提上了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月8日 根据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深感挂牌以后的8个多月来,以上三地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因目前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两省三市缺乏统一领导与协调机构,加之缺乏专项经费与相关人才,又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各地大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指示。 我们认为,为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做好,上级部门似应创新思路,敢于破题,迅速成立统一领导与协调的机构,做出统一规划并切实推进。 困难与问题 一、徽州老房子在急剧减少 徽州老房子在徽州文化生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为世人所惊叹,而且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徽州文化“物遗”和“非物遗”的优秀结晶。然而它们却一直处于合法、非法和自然的三大破坏之中。 所谓合法破坏,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属于政府行为的强力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以歙县政府名义将有着千百年历史、最具徽州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徽州府衙拆改成了县政府;徽州区潜口的金紫祠更只是因为乡干部想用白果树板打家具,竟将这幢早在建国后经刘敦桢考察并被写上《徽州明代建筑》、全是白果树用料的举国罕见的宏伟建筑拆毁,致使该村寓京学者汪世清先生闻之痛不欲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这些愚蠢的政府行为发生在二十年前尚可原谅,那么发生于今春在黄山市政府的所在地强行推平屯溪柏树老街和黎阳老街,拆毁了大量老房子,公然无视“文物保护法”和“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及专家学者的据理力争、群众的强烈反对,就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 所谓非法破坏,是指那些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的违法行为。如原歙县建委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因贪污等罪正在服刑的徐普来所拆建之“徽商大宅院”,即是在歙县一带拆了十多幢老房子及牌坊、古桥胡乱“复原”的,从没有征得文物部门的同意。再如上海郊区新建的一座休闲公园,也从徽州拆走了几十幢老房子及牌楼等古建筑。据该老板说,象他这样拆运徽州老房子的就有十多家,其中北京一家比他拆走更多。可以说,收购徽州老房子已成了一些人新一轮的财富投资乃至洗钱方式,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已成当下风气。然而这样的大肆拆迁搬运,政府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自然破坏,是指因为无人居住、无人管理、无钱修复等原因而致使一些老房子逐渐毁坏。如歙县郑村西溪的善述堂、善继堂,皆是数百年前徽商巨富留下的老房子,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在当下国内无出其右,被人称为“最后的贵族”;尤其是善继堂,曾诞生了江南大儒皖派汉学的最后传人汪宗沂、辛亥革命前驱著名书画家词人汪鞠友、著名书法家汪福熙、新安画派传人著名画家汪采白、留日学医后出任民国陆军医院院长的汪植圃、与赵世炎等留学法国曾在世界大同盟会议上担任宋庆龄的法文翻译汪大同、留德学医后成为我国著名的血吸虫病防治专家的汪民视等等,然而这一众多名人的故居就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在不断倒塌,现仅留存高耸的外墙和两座雄伟的门楼。还有著名新安医学西园喉科老宅、被清末翰林许承尧称为“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的宰相故里雄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许村等也无不人去楼空、柱断梁歪;就是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的徽州唯一的乡村文化建筑“西溪文会馆”,由于无钱维修,也在每年的风侵雨蚀中不断倒塌。绩溪汪村大庙的司马公祠,是汪华宗庙建筑群破坏后唯一残留的一幢古建筑,前景也同样凄凉。当然更不用说那些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一些古村落老房子的一直自生自灭了。 造成如此惨状的原因,既有当地政府的乱作为与不作为,也与修复财力不足有关。 二、古徽州风貌在快速消失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不仅要保护一些单个建筑,乃至整个街区和村落,还应保护古徽州的整体风貌。然而,当下古徽州风貌正在日益丧失。 以屯溪为例,十多年前,世界文化组织曾批评屯溪作为市政府的所在地,忽视了原有古城风貌的保护,大量的洋派高楼与原有的徽州风貌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