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要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石之为器 在人类历史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称为“石器时代”。对于幼年时期的人类来说,石器就像是某种不同凡响的益智玩具,它是那么的“简单”,同时又是那么的具有“开创性”。人们在石块的敲击中不断融入对于功能、自然崇拜、审美、神话、历史等等,使“敲击”变为“造物”进而升华为“设计”。 陶器的产生 地理与时代 就一般意义讲,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在几乎所有的早期人类文明中都发现了陶器工艺的遗存,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中国、欧洲广大地区、两河流域、印度和日本等地的原始陶器。在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陶器是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罐,距今约一万年。 陶器的产生 工艺发展 泥片贴筑工艺是由编篮技艺演化而来——它是在篮子上覆盖黏土使其不渗水的习惯作法演化而来的。 泥条盘筑工艺起源于用黏土条盘成的烹煮食物的凹型器物。最初的陶器完全是由手工制成的,这主要有妇女完成。 陶轮制作工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4 千年的后半期,陶轮的出现意味着工艺观念的巨大转变——一种快速生产的方式暗示着专门从业人员的出现。 陶器的产生 历史意义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知道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陶工艺与以前的任何工艺都有本质的区别,它告别了人类仅仅依赖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历史,奠定了人类开始使用有意识加工的新材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坚实基础。陶工艺的出现是人类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器物的重大进步,亦标志着农耕文明时代的到来。 中国原始陶器 功能种类 1.汲水器:如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 2.炊器:有罐、鼎、鬲、灶等。 3.饮器:有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 4.食器:有碗、钵、豆、簋(gui)、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体的容器,有盛固体的容器。 6.其他杂器:有束腰的圆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圆底的陶器,还有覆钵的器盖及其他用途的杂器。 中国原始陶器 彩陶 仰韶文化距今 7000 年到 5000 年,其彩陶设计活动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在器形种类和装饰纹样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其主要类型有: 半坡型 半坡型陶器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面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半坡陶器,早期以红陶为主。其主要功能为有水器、饮食器、储盛器、炊器等。其典型器形特征为圜底、卷唇。 陶器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半坡陶器的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几何图案。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鱼纹多饰于卷唇折腹圜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种。这种鱼纹由起先的写实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使之抽象化、几何化、样式化,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的特点。 在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形纹样共发现七例。多饰于卷唇浅腹盆的内壁。对于这一纹样的解释在学术界上要争论,但大体认为其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关。 庙底沟型 庙底沟型陶器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分布地区,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更为广阔,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陇东、陇西、陇南以至青海的东部。 庙底沟型陶器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嘴典型。小口尖底瓶制成“双唇”的样式,口沿是单独制成后,再粘合上去的。庙底沟型陶器中的彩陶比半坡型增多,此时已较少使用白色陶衣,多是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装饰的,其装饰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等几何图案,也有花瓣纹、羽叶纹、鸟纹等自认纹样。 马家窑型 马家窑型陶器,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它晚于半坡和庙底沟文化遗存,被认为是庙底沟型的发展与分化。 马家窑型陶器的造型,有壶、罐、瓮、盆、钵、豆、碗等。半坡、庙底沟型陶器,以大口的盆、钵为主,而马家窑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之类。 舞蹈文彩陶盆 1973 年,在青海大通县的马家窑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盆高 14厘米,口径 29 厘米,底径 10 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口沿处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五人,手手相连。组组之间,以弧线分隔,两组弧线之间又插有斜向柳叶状纹。 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内容很丰富,装饰多由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满,陶器通体装饰,显得多而满; ☆ 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