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100016 固体太阳能集热表面吸收特性实验研究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编号:B-100016固体太阳能集热表面吸收特性实验研究黄勇1、2,高青1、2,刘研1、2 ,Y.Y.Yan3(1.吉林大学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2.吉林大学 热能工程系,长春 130025中国;3.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ottingham NG7 2RD, UK)(联系电话:0431E-mail:huangyong07@mails.jlu.edu.cn)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等路面固体结构太阳能集热过程中固面吸热性和反射能力开展实验研究,探索 诸如道路表面的太阳辐射吸热特性,其中着重研究沥青、砖块、复合水泥和混凝土固体结构的太阳辐 射吸收温变特性,同时利用反射辐射光谱,进一步探究辐射吸热性。实验分析可知,在太阳能辐射下, 不同材质的表面温度变化差异较大,四种表面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太阳能辐射吸收性差异,沥青具有更 强的吸热能力和较弱的反射能力,比砖块、复合水泥和混凝土三种材料的表面温度分别高出 8.1%、 14.9%和 16.4%。研究还表明,对于固体形态集热面,其较低的反射光谱强度增长比率使其更具热吸收 性增长潜力。此外,不同材料体影响热渗透能力,在材料中加入适量的导热型材料对实际的工程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路桥工程,太阳辐射,吸热特征,温变特性,光谱分析0 前言沥青、混凝土等路面太阳能集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形式,它利用建筑构造体本身将夏季的巨大自然能量汲取,通过跨季节性地下存储,达到用于冬季道路融雪化冰, 即道路集热蓄能融雪化冰技术[1-3]。事实上,它不但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夏季降低路面温度,减少路面热蚀破坏,提高道路寿命,同时还冬季融雪化冰, 提高道路温度,减轻道路冻害等[3、4]。除了融雪化冰利用之外,混凝土、水泥等建筑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综合利用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实验应用。荷兰建筑公司奥姆?阿芬霍伦控股公司(OomsAvenhorn Holding BV)是较早利用沥青路面收集太阳能的研究机构之一,研究者利用沥 青道路能量系统(Road Energy System)收集的热量来给住宅供热[5]。英国ICAX Ltd公司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项目(No1利用季节性热量传递技术(Inter-seasonal Heat Transfer IHT)将储存的夏季热量用于冬季 建筑供暖和道路除冰[6],并开发了沥青太阳能集热器(Asphalt Solar Collector);苏格兰阿勒浦(Ullapool)隐形加热系统公司(Invisible Heating Systems)也利用路面储存太阳热 量加热温水,用于家庭及清除冬天路面积雪和结冰[7]。美国研究者Wendel提出了路面和 屋顶太阳能集热器专利技术[8]。印度学者Chaurasia经过多年的实验观测,研究了屋顶混凝土太阳能集热器,它可以给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合适温度的热水,并比较了不同放置角 度时集热器集热效果的变化[9]。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学者Mallick等人从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沥青道路集热强化技术,指出埋管深度和有 效的埋管网络设计是增强集热能力的关键[10]。加拿大学者BILGEN和RICHARD对未加集热管的水平布置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水平集热面的能量损失特 性、热特性参数影响、能量储存密度的最优值等问题[2]。目前国内研究者也开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集热研究。1997 年,吉林大学研究者率先提出太阳能蓄热融雪化冰在我国北方应用设想,总体分析我国三北(东北、华北、西 北)地区路面太阳能集热融雪的概况[11];随后开始系统研究基于冬季道桥融雪化冰的夏季道桥路面太阳能集热和地下蓄能工作,利用HVACSIM+开展过程仿真分析,并开展了 相应的实验研究[12]。2007 年,大连理工大学利用商业软件对夏季路基集热进行初步的 模拟计算,得出逐时路面平均温度、集热量和出口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13]。武汉理工大学实验研究了导热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得出在沥青混凝图中加入适量的石墨可以大大 提高其导热能力,并用模型验证了其结论[14]。综上所示,这些研究主要是将沥青作为主要吸热材料,分析其作为道路或屋顶式太 阳能集热器的吸热能力和集热效果。在实际道路中,不仅存在沥青道路,还存在混凝土 道路,以及行人道上铺设的红色砖块道路。为此,本文将从温度和辐射反射光谱的角度, 着重分析四种不同形式固体结构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性,探索固体结构材料间的温变特 性和导热能力。该研究不但对路桥
文档评论(0)